运营商怕什么?有人说是微信。
微信怕什么?怕手机会消失。
马化腾说,几乎每20年,终端的演变会对整个信息业态甚至对整个经济业态产生一个重大转变。下一代的信息终端会是什么呢?会是汽车还是穿戴设备?甚至比如说我们看到AR、VR这种虚拟现实技术和增强现实技术。可能我们未来会戴上眼镜通过视网膜投射,我们可以跟人、服务、设备连接,不需要像现在用手机,而是通过视网膜沟通。甚至,也许我们未来信息沟通是通过脑电波的方式。
运营商是干什么的? 连接一切。
那么,运营商还怕微信?
若干年后,我们蓦然回首,微信可能不过是运营商漫漫征途中的一个匆匆过客,来过,还踢了运营商一脚,不过,很快就蒸发了...
固话被手机代替了,电信还活着;功能机被智能机代替了,Nokia手机哭了,运营商依然在笑;当手机消失的那一天,苹果和腾讯都哭晕在厕所,运营商笑而不语...
当马云巨资收购优酷土豆时,我们说,视频是最大的流量入口;
当google和百度在路试无人驾驶时,我们说,汽车可能是下一个主要流量入口.
当我们发微信红包时,朋友圈的基友逗比的给我做了一道算术题:
据统计,
每抢一个红包消耗流量约300KB,按如下的流量套餐计算:
10元=100MB=201400KB
102400KB÷300KB≈340(个)
10元÷340个≈0.03元/个
也就是说:
每抢一个红包的成本是3分钱
特么老子抢你一个0.01元的红包,还要白白亏掉2分钱!!!
还有那些吊炸天的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全息技术...全特么耗流量的败家黑科技。5G说,我等着你们,操场见!
互联网巨头们天天喊着要颠覆,巨资撒网O2O,又有多少收获了一地鸡毛?殊不知,通信业才是玩自我颠覆的鼻祖。我们用3G技术颠覆了2G,用4G颠覆了3G,现在,我们要用5G来颠覆从未被颠覆过的网络结构...而我们的这种颠覆,并没有多高的风险成本。
发生在90年代末的那场互联网泡沫,很多人归咎于光缆建设的速度太快。然而,正是这场基础网络建设过剩,才成就了今天互联网的辉煌。在信息时代这个大环境里,一个修路的,还会走错路?
可是,在这个媒体被互联网牵着鼻子走的时代,我们开始不淡定了,也不自信了。
我们也要玩互联网。这种“不务正业”的事,又有几家运营商成功过?中国移动没有成功过,全世界的运营商也没有成功过。唯一一家成功的运营商是——软银。而软银的成功显然是个奇葩。来看看孙正义是怎么做的吧!
软银集团旗下分为两个部分:网络运营商和互联网业务。
可是,软银认为,产业链的上层和下层不应该整合在一起。软银旗下的运营商业务和互联网业务是相互独立的,他们说,运营商应该欢迎OTT,因为它可以带来更多流量。
软银旗下的网络运营商似乎乐于做一个“哑管道”,尽管日本软银也部署了一些基于网络的服务,比如VoLTE,但是,这并不是整个顶层战略的核心愿景,他们并不指望用APP来驱动价值。事实上,他们卖的只是流量。他们认为,专注流量,更易于成本管理。
我相信,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总能做好一件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企业也不例外。
运营商就是为连接而生,或者如你说的 — 管道。管道有什么错?我就不明白为什么这两个字成了好像丢尽祖宗八代脸的词?我们以前不也是管道吗?语音管道,还是CS专用管道。
更让我敏感的是,我仿佛隐隐的从这个词的背后看到了运营商对赖以生存的通信技术的无视与漠然。好像管道铺好了,平时刷刷漆、补补漏就好了,剩下的就是如何用各种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去卖水了。你是要咸点的?还是淡点的?你是要冰冻的?还是热饮?
我们从来就是轻技术,重市场。
技术将我们从1G带到4G,从未和广阔的市场脱过节,如同正弦波般无限延续,尽管也有起起伏伏。而市场呢?无非只是将我们沦落为街边摆摊的角色,这种小贩式的思维模式让我们永远没有逃出一个锅里抢饭吃的悲催命运。看看校园营销中打得头破血流的各位同仁吧!
好吧!我们的渠道也要互联网化,有什么卵用?无非就是头破血流版的O2O,以前我们在地摊旁实体对骂,现在成了在线撕逼。
在这个微信也在担心手机会消失的时代,在这个智能手机已趋于饱和的时代,你赢得了增量,却输掉了存量;你赢得了当下,却输掉了未来...
信息时代已到了一个疯狂的时代,连接的革命才真正到来,你还在像卖烧饼一样摆摊设点?不需要!
这是一个流量的时代,这是一个连接一切的时代...
当某教教主说,未来的管道比太平洋还要粗的时候,我认真的看了一下地图,太平洋原来这么大...
当克强总理说,薄利多销的时候,我记住了那个“多”字。我相信,总理的话总不会骗人的。
本质上,这是一个技术的时代,这是一个创新的时代...
在大趋势的洪流下,我们只需用更创新的、更省成本的、更先进的技术修好自己的路。别愁没有车,哪里都很拥堵。
这真是美好的一天。我打开窗户,远眺了一下这个世界,目光掠过楼下那群卖卡的摊贩,我甚至开始YY即将到来的躺着挣钱的时代...
你玩什么互联网?
用罗胖的话说,
只需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