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电力通信网规划而言,未来公司发展方式和电网发展方式(两个转变)所带来的业务新特征和对信息通信系统新的要求,以及新通信技术的不断涌现,给电力通信网的规划带来新的挑战。
目前,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规划已进入到实质阶段,智能化业务的大量应用,智能光网络、无线宽带、物联网等新网络技术的逐渐成熟,将使以电网网架为基础的通信网络结构、技术体制和网络管理手段发生历史性的转变,因此,作为承载电网业务和重要技术支撑作用的通信网的规划必须做到未雨绸缪。
面对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以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国际领先、自主创新、中国特色坚强智能化电网的建设,通信网规划应采用先进的通信、信息和控制技术,将电力能源领域和信息通信技术领域深度地融合在一起,实现电力体系构架上层应用的集成综合。因此,电网业务应用、网络技术、运行模式的转型成为必然选择。
业务应用转型
智能电网业务的新需求是推动通信网转型的核心驱动力,而其发展方向是多元化和个性化的。“转型”成为电力通信应对目前面临的种种挑战、赢得新的发展机遇的必经之路。
首先,传统的电网业务包括生产调度业务、通信服务类业务和信息化业务。其中,生产调度业务是电网系统专有业务,一般在采用基于TDM技术的SDH传输网上进行传送,采取点对点运行方式,业务颗粒小,固定带宽,电路数量不多,但其是电网最核心的业务,对电路质量要求严格。通信服务类业务和信息化业务主要包括交换系统、数据通信系统、视话会议系统、应急指挥通信系统和自身网络管理系统等业务网和支撑网的数据类业务。
其次,伴随着智能电网与公司现代化建设的展开,电网业务应用特征发生了较大变化,除传统生产调度业务特征基本没有变化外,数据业务应用呈爆发式增长,对整体通信网带宽的贡献成为主流,占据主要位置。其主要表现为:一次设备智能化后,站与站之间仅传输数据量很小的保护及安控信息等传统电网生产调度业务,电网状态信息的实时交换、视频监控和多媒体交互信息管理等业务将更多的数据汇集到集控中心、调度中心和数据容灾中心,数据类业务成为电力通信网带宽的主要消耗业务。
电网业务新的需求导致其在业务应用上发生新的变化,数据类业务成为今后坚强智能电网设发展的主流,电网业务由传统的固定带宽、小颗粒TDM业务应用向动态带宽分配、大颗粒IP业务应用方向转型。电力通信网带宽建设由满足传统生产调度业务需求逐步侧重既要满足生产调度业务又要适应公司信息化建设需求方向转型,在保持现有通信网2.5G带宽能力的基础上向10G以上动态带宽分配能力转型,两方面需求的差异性给通信网带宽规划带来新的挑战。
同时,业务应用的转型会给通信网在网络结构、网络覆盖范围等方面带来新的变化。以三华同步特高压电网为主干架电网的形成,通信网的结构将呈现出层次化、扁平化、一体化多功能的显著特征,基于TDM的SDH传输网和基于FDM的波分网将双网并存,边缘网与核心网在通信网骨干核心层和接入汇聚层的网络结构、带宽建设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各种业务网规划将存在差异性。因而,三华区域国、网、省三级骨干/核心网的建设需要进行整体规划,带宽覆盖范围和网络密度在该区域应相对集中,接入/汇聚网的规划建设应区分边缘和骨干的相对位置对整体网络结构的贡献率进行差异化设计,同时还要考虑网际间业务承载方式的差别。
因此,电网业务应用的转型是“十二五”期间电力通信网规划的着力点。随着业务IP化的演进,通信服务业务和信息化业务正逐步从专线向网络互备的运行方式转型。同时也应看到,电力系统业务自身的特点,多元化和个性化的业务应用特征兼备,采用基于FDM波分的OTN技术和基于传统TDM的SDH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可以使电网业务应用更加灵活,业务重点突出,更加符合坚强智能电网业务应用的需求。
网络技术转型
优质网络是电网企业转型的根基,缺少网络的支撑,转型将成为“无本之木”和“无源之水”。作为电网信息和通信技术支撑作用的电力通信网,同样需要坚强、优质和覆盖全面的网络资产,更好地服务于电网的发展。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新的技术不断引入,网络更新换代频繁,从以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为标志的传统通信网络到以IP为标志的新一代通信网络,从新一代通信网络再过渡到面向融合的NGN,网络不断向融合化、带宽化、智能化、布局扁平化、功能层次化、业务灵活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因此,电力通信网的发展趋势将是多种网络并存和逐步趋向融合,以光纤作为高带宽低损耗的传输介质,光纤化、无线化、智能感知、灵活组网和低成本为特征的网络技术,在向电网提供全业务方面起到越来越明显的作用。
通过上述趋势分析可以看出,“十二五”期间,电力通信网络技术融合的主要内涵是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表现为技术上相互吸收并逐渐趋向一致,业务上相互渗透和交叉;网络层次上实现互联互通;应用层上使用统一的通信协议,严格保障业务服务质量。因此,规划人员首要的工作便是结合电网业务需求,确定完整、先进、统一、层次分明的新一代网络技术体系。这一体系从广义上分为业务层和网络传送层,狭义上可以自上而下细分为业务层、控制层、承载层、传送层、接入层和终端层6个层面。业务层应建立灵活、开放、融合、可信的业务提供平台,其中涉及API、融合业务平台等技术;控制层应形成业务、控制、承载分离的、统一的网络结构;承载层要建成统一的、可控能控的、多业务的IP承载平台;传送层将实现大容量、智能化和多业务的传送能力;接入层将实现低成本、多样化、无缝接入的宽带网络;终端网络层将实现多业务融合、个性化、智能、低成本的终端网络,包括家庭网络、融合终端、传感器网络等。
在电力通信网络技术转型过程中,网络新技术应用于网络的各个层面,其主要包括以ASON,OTN,OADM等为代表的智能光网络技术,以GM-PLS,PTN,EPON/GPON等为代表的新数据网技术,以OFDM/OFDMA为代表的无线宽带技术和基于Internet、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无线射频识别)、EPC(ElectronicProductCode,电子产品码)的物联网技术,他们将共同构建电力通信网的技术体系,通过对单域网络和多域网络控制平面建立模型、建立智能光网络的路由和波长分配、数据协议桥接TDM域和分组域、基于软件的动态QoS功能和流量控制、基于LTE技术的灵活的无线接入服务网,使今后的电力通信网的网络功能和网络效率得到发展,对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起到更好的技术支撑作用。因此,电力通信网络技术转型成为下一代网络建设的先决必然条件,应引起通信规划人员的关注。
运行模式转型
从电信行业技术创新的发展趋势来看,运营商正从新技术应用者的角色定位转变为新技术的创新者,技术研发部门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技术研发投入方面,运营商积极加大科研投入,不断完善自身技术研发体制,重视针对不同业务运行模式的研究与改进,提高网络运行效率和业务的可靠性,并与上游设备商和下游终端用户合作,以集成创新和产品创新为核心,迅速完善自身网络性能及新技术的更新,使其资产更加优良。
电力通信专网经历了长达30年的探索和实践,公司骨干传输网已经建成了以光纤通信为主,微波、载波为辅,卫星通信作为应急备用,多种传输技术并存,覆盖国网、区域、省公司和国调直调厂站等通信节点。光纤传输网络形成跨区域骨干通信环网,公司至区域、省公司及国调直调厂站光纤电路覆盖率达到100%,重要业务节点之间实现双路由可靠连接。
在传输网平台上完善了数据通信网、调度交换网、行政交换网等业务网络,优化了同步、网管等支撑平台,通信系统在支撑电网运行和企业信息化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十二五”期间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国家电网公司骨干通信网运行模式以及运维管理等方面将面临着新一轮的创新实践,把“创新”作为“转型”的根本解决之道是今后电力通信网建设的主基调。运行模式的转变拟应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网络运行管理,二是业务提供方式。
网络运行管理离不开组织结构优化、流程优化、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严谨的科研和全面的技术支持、优良的企业文化及实施运行维护改革等。为适应电网发展要求,通信运行管理机构应按业务种类和业务量的需求,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组织机构,实现按用户需求设置的“端到端”的组织模式,按照前台受理、后台技术支持、技术研发中心全面支撑3个维度实施全面的运行体系转型。
业务提供方式的转型是通过多网融合、多终端、多业务的融合和产业链的延伸,从过去单一提供语音业务转向提供综合信息服务,由单一类型网络运行向全业务网运营转变,从而促使电力通信重新定位,从运行转向运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业务提供方式,寻求新的发展道路,努力建立一种面向新环境的新颖运营模式,使通信运行管理实现跨越式发展。这就要求运行模式应坚持全方位、系统新及持续性,要求电力通信网具有更高的综合接入能力及实时性保障,具备更高的网络生存性及业务恢复能力,业务覆盖范围贯穿电网管理的各个环节,使业务提供手段进一步加强。
“十二五”期间,通过对传输网、业务网及支撑网的技术体制、组网结构和智能化管理手段的技术投入,是实现公司“三集五大”战略指导方针的坚强保障,是实现公司打造“一强三优”企业,贯彻落实公司“两个转变”方式,促进通信科研体系、建设体系和运维管理体系三者有效融合的最佳方式,在实际工作中可以产生积极的影响,通信网络整体规划理念将得到进一步转变。
综上所述,为更好地服务于公司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智能光网络、无线宽带、物联网等新网络技术的引入,将使今后电力通信网的建设发生历史性的转变。因此,综合考虑电力生产调度、通信服务和企业信息化业务间的相互特征,使电力通信网逐步从面向业务管理到面向流量和用户管理方式过渡,在业务应用、网络技术、运行模式等方面的“转型”势在必行。
目前,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规划已进入到实质阶段,智能化业务的大量应用,智能光网络、无线宽带、物联网等新网络技术的逐渐成熟,将使以电网网架为基础的通信网络结构、技术体制和网络管理手段发生历史性的转变,因此,作为承载电网业务和重要技术支撑作用的通信网的规划必须做到未雨绸缪。
面对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以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国际领先、自主创新、中国特色坚强智能化电网的建设,通信网规划应采用先进的通信、信息和控制技术,将电力能源领域和信息通信技术领域深度地融合在一起,实现电力体系构架上层应用的集成综合。因此,电网业务应用、网络技术、运行模式的转型成为必然选择。
业务应用转型
智能电网业务的新需求是推动通信网转型的核心驱动力,而其发展方向是多元化和个性化的。“转型”成为电力通信应对目前面临的种种挑战、赢得新的发展机遇的必经之路。
首先,传统的电网业务包括生产调度业务、通信服务类业务和信息化业务。其中,生产调度业务是电网系统专有业务,一般在采用基于TDM技术的SDH传输网上进行传送,采取点对点运行方式,业务颗粒小,固定带宽,电路数量不多,但其是电网最核心的业务,对电路质量要求严格。通信服务类业务和信息化业务主要包括交换系统、数据通信系统、视话会议系统、应急指挥通信系统和自身网络管理系统等业务网和支撑网的数据类业务。
其次,伴随着智能电网与公司现代化建设的展开,电网业务应用特征发生了较大变化,除传统生产调度业务特征基本没有变化外,数据业务应用呈爆发式增长,对整体通信网带宽的贡献成为主流,占据主要位置。其主要表现为:一次设备智能化后,站与站之间仅传输数据量很小的保护及安控信息等传统电网生产调度业务,电网状态信息的实时交换、视频监控和多媒体交互信息管理等业务将更多的数据汇集到集控中心、调度中心和数据容灾中心,数据类业务成为电力通信网带宽的主要消耗业务。
电网业务新的需求导致其在业务应用上发生新的变化,数据类业务成为今后坚强智能电网设发展的主流,电网业务由传统的固定带宽、小颗粒TDM业务应用向动态带宽分配、大颗粒IP业务应用方向转型。电力通信网带宽建设由满足传统生产调度业务需求逐步侧重既要满足生产调度业务又要适应公司信息化建设需求方向转型,在保持现有通信网2.5G带宽能力的基础上向10G以上动态带宽分配能力转型,两方面需求的差异性给通信网带宽规划带来新的挑战。
同时,业务应用的转型会给通信网在网络结构、网络覆盖范围等方面带来新的变化。以三华同步特高压电网为主干架电网的形成,通信网的结构将呈现出层次化、扁平化、一体化多功能的显著特征,基于TDM的SDH传输网和基于FDM的波分网将双网并存,边缘网与核心网在通信网骨干核心层和接入汇聚层的网络结构、带宽建设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各种业务网规划将存在差异性。因而,三华区域国、网、省三级骨干/核心网的建设需要进行整体规划,带宽覆盖范围和网络密度在该区域应相对集中,接入/汇聚网的规划建设应区分边缘和骨干的相对位置对整体网络结构的贡献率进行差异化设计,同时还要考虑网际间业务承载方式的差别。
因此,电网业务应用的转型是“十二五”期间电力通信网规划的着力点。随着业务IP化的演进,通信服务业务和信息化业务正逐步从专线向网络互备的运行方式转型。同时也应看到,电力系统业务自身的特点,多元化和个性化的业务应用特征兼备,采用基于FDM波分的OTN技术和基于传统TDM的SDH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可以使电网业务应用更加灵活,业务重点突出,更加符合坚强智能电网业务应用的需求。
网络技术转型
优质网络是电网企业转型的根基,缺少网络的支撑,转型将成为“无本之木”和“无源之水”。作为电网信息和通信技术支撑作用的电力通信网,同样需要坚强、优质和覆盖全面的网络资产,更好地服务于电网的发展。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新的技术不断引入,网络更新换代频繁,从以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为标志的传统通信网络到以IP为标志的新一代通信网络,从新一代通信网络再过渡到面向融合的NGN,网络不断向融合化、带宽化、智能化、布局扁平化、功能层次化、业务灵活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因此,电力通信网的发展趋势将是多种网络并存和逐步趋向融合,以光纤作为高带宽低损耗的传输介质,光纤化、无线化、智能感知、灵活组网和低成本为特征的网络技术,在向电网提供全业务方面起到越来越明显的作用。
通过上述趋势分析可以看出,“十二五”期间,电力通信网络技术融合的主要内涵是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表现为技术上相互吸收并逐渐趋向一致,业务上相互渗透和交叉;网络层次上实现互联互通;应用层上使用统一的通信协议,严格保障业务服务质量。因此,规划人员首要的工作便是结合电网业务需求,确定完整、先进、统一、层次分明的新一代网络技术体系。这一体系从广义上分为业务层和网络传送层,狭义上可以自上而下细分为业务层、控制层、承载层、传送层、接入层和终端层6个层面。业务层应建立灵活、开放、融合、可信的业务提供平台,其中涉及API、融合业务平台等技术;控制层应形成业务、控制、承载分离的、统一的网络结构;承载层要建成统一的、可控能控的、多业务的IP承载平台;传送层将实现大容量、智能化和多业务的传送能力;接入层将实现低成本、多样化、无缝接入的宽带网络;终端网络层将实现多业务融合、个性化、智能、低成本的终端网络,包括家庭网络、融合终端、传感器网络等。
在电力通信网络技术转型过程中,网络新技术应用于网络的各个层面,其主要包括以ASON,OTN,OADM等为代表的智能光网络技术,以GM-PLS,PTN,EPON/GPON等为代表的新数据网技术,以OFDM/OFDMA为代表的无线宽带技术和基于Internet、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无线射频识别)、EPC(ElectronicProductCode,电子产品码)的物联网技术,他们将共同构建电力通信网的技术体系,通过对单域网络和多域网络控制平面建立模型、建立智能光网络的路由和波长分配、数据协议桥接TDM域和分组域、基于软件的动态QoS功能和流量控制、基于LTE技术的灵活的无线接入服务网,使今后的电力通信网的网络功能和网络效率得到发展,对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起到更好的技术支撑作用。因此,电力通信网络技术转型成为下一代网络建设的先决必然条件,应引起通信规划人员的关注。
运行模式转型
从电信行业技术创新的发展趋势来看,运营商正从新技术应用者的角色定位转变为新技术的创新者,技术研发部门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技术研发投入方面,运营商积极加大科研投入,不断完善自身技术研发体制,重视针对不同业务运行模式的研究与改进,提高网络运行效率和业务的可靠性,并与上游设备商和下游终端用户合作,以集成创新和产品创新为核心,迅速完善自身网络性能及新技术的更新,使其资产更加优良。
电力通信专网经历了长达30年的探索和实践,公司骨干传输网已经建成了以光纤通信为主,微波、载波为辅,卫星通信作为应急备用,多种传输技术并存,覆盖国网、区域、省公司和国调直调厂站等通信节点。光纤传输网络形成跨区域骨干通信环网,公司至区域、省公司及国调直调厂站光纤电路覆盖率达到100%,重要业务节点之间实现双路由可靠连接。
在传输网平台上完善了数据通信网、调度交换网、行政交换网等业务网络,优化了同步、网管等支撑平台,通信系统在支撑电网运行和企业信息化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十二五”期间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国家电网公司骨干通信网运行模式以及运维管理等方面将面临着新一轮的创新实践,把“创新”作为“转型”的根本解决之道是今后电力通信网建设的主基调。运行模式的转变拟应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网络运行管理,二是业务提供方式。
网络运行管理离不开组织结构优化、流程优化、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严谨的科研和全面的技术支持、优良的企业文化及实施运行维护改革等。为适应电网发展要求,通信运行管理机构应按业务种类和业务量的需求,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组织机构,实现按用户需求设置的“端到端”的组织模式,按照前台受理、后台技术支持、技术研发中心全面支撑3个维度实施全面的运行体系转型。
业务提供方式的转型是通过多网融合、多终端、多业务的融合和产业链的延伸,从过去单一提供语音业务转向提供综合信息服务,由单一类型网络运行向全业务网运营转变,从而促使电力通信重新定位,从运行转向运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业务提供方式,寻求新的发展道路,努力建立一种面向新环境的新颖运营模式,使通信运行管理实现跨越式发展。这就要求运行模式应坚持全方位、系统新及持续性,要求电力通信网具有更高的综合接入能力及实时性保障,具备更高的网络生存性及业务恢复能力,业务覆盖范围贯穿电网管理的各个环节,使业务提供手段进一步加强。
“十二五”期间,通过对传输网、业务网及支撑网的技术体制、组网结构和智能化管理手段的技术投入,是实现公司“三集五大”战略指导方针的坚强保障,是实现公司打造“一强三优”企业,贯彻落实公司“两个转变”方式,促进通信科研体系、建设体系和运维管理体系三者有效融合的最佳方式,在实际工作中可以产生积极的影响,通信网络整体规划理念将得到进一步转变。
综上所述,为更好地服务于公司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智能光网络、无线宽带、物联网等新网络技术的引入,将使今后电力通信网的建设发生历史性的转变。因此,综合考虑电力生产调度、通信服务和企业信息化业务间的相互特征,使电力通信网逐步从面向业务管理到面向流量和用户管理方式过渡,在业务应用、网络技术、运行模式等方面的“转型”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