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好中国电网需求侧节能增效市场
霍尼韦尔建筑智能系统部全球总裁潘哲思先生表示,西方发达国家电力节能消费市场机制相对较为完善,基本都是从消费者需求出发,然后形成市场、生产产品、打造产业链。所以,西方发达国家国民的电力节能需求旺盛而稳定,同时消费的链条也比较完整。虽然中国在这一块起步较晚,但从中国政府的《十二五规划》中能看到对于节能增效、发展智能电网的决心,其力度之大,是世界各国都不可匹敌的。在潘哲思先生看来,显然中国电力节能市场现在缺的不是技术,也不是政府的支持,而是电力节能增效的市场,使更多的工业企业、商业企业以及居民愿意采取节能增效的措施,这也正是霍尼韦尔经常谈到的“需求侧响应”。
据了解,霍尼韦尔与天津泰达经济技术开发区合作实施了中国首个智能电网需求侧响应项目,并获得了阶段性成功。
为客户创造最大收益
霍尼韦尔建筑智能系统部亚太区业务开发总监秦岳通过自己的经历简单介绍了该项目。“该项目霍尼韦尔经过两年时间筹备建立,可谓煞费苦心。目前整个项目已进入执行和应用阶段。整个项目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霍尼韦尔应用之前很多次提到的自动需求侧响应技术,这个技术最大的受益者不光是来自最终用户,它还把城市级别或者城市尺度这些功能和能源的负荷进行了优化。这种需求侧管理的解决方案,可以最大化地让客户的需求和供应侧进行无缝的对接,最大化地优化电网运行的成本,这能为客户创造最大的收益。
第二阶段霍尼韦尔会把自动需求侧响应和智能化的远程能源管理放在一起。这种方式目前在国内和在美国都有市场需求趋势,也就是说它叫按区供应的或者说按区响应的负荷管理和能源管理,里边运用了大量的智能化技术。”
“大技术观”下的客户收益
中国巨大的智能电网蛋糕吸引了包括西门子、施耐德在内的众多国际电气巨头。面对竞争,霍尼韦尔似乎拥有更多的自信。“推开核心竞争力那扇窗,你就能看到卓越的曙光。”潘哲思先生对记者说。
据了解,从业务模式上霍尼韦尔把在世界各地最优秀的“智能化”思路汇聚在一起,而且霍尼韦尔在每一个重要的市场都很大程度地让公司本地的团队做很多类似于工程设计的工作。比如说霍尼韦尔在北京和上海都设有研发中心来开发专门针对系统进行优化的软件,通过优化的软件把智能管理系统中有关的算法进一步地加以优化,这样使他们的方案更中国化,而且有一些霍尼韦尔在中国优化过的软件,也可以输出到中国以外的地方使用。这尤其符合霍尼韦尔“东方服务于东方、东方服务于西方”的理念。
在“本土化”的同时,客户的收益至关重要,在潘哲思看来,只有在收益大于成本的时候这样的项目才有意义,否则仅仅只是试点。“从霍尼韦尔的角度来说,我们非常注重在这种节能项目上客户的投资回报率,我们会看每一个客户及每一栋建筑、每一组建筑、每一个城市的投资标准,他们希望在这方面做多少投资,然后再为单栋的建筑以及建筑的群组去界定,去找到能够帮助他们实施多少项节能增效的措施。”潘哲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