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现信息化的进程中,常常需要对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进行评价。首先,由于我国在信息化方面起步较晚,观念落后,基础设施薄弱,这就使得企业在实现信息化的过程中必须常常分析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瓶颈,诊断企业的信息管理结构。其次,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企业兼并、重组不断发生,相关主体,包括国际国内相关企业、政府等对企业的综合评价的需求,尤其是对企业信息化的评价需求也变得越来越迫切。要对一个企业信息化进行准确的评价,需要首先分析影响一个企业的信息化程度的主要因素。换言之,需要首先建立一个衡量企业信息化程度的指标体系。
企业信息化评价及其意义
根据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的观点,企业信息化是企业从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生产方式根本性转变的过程,即信息技术从业务应用向业务核心渗透的过程;是从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转变的过程;是基础设施重建、技术应用、结构调整、资源拓展、管理再造和制度创新向信息化转变的过程;是提高经济主体活力、提高企业效益和竞争力、最终在国民经济中实现人的现代化转变的过程。那么,企业信息化评价就是对企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信息资源、人力资本、技术应用、交易成本、资源耗费、竞争能力及创新能力、协同效应等方面进行全面测量和度量,找出企业信息化与企业绩效和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以确定企业信息化的水平及其效益状况。衡量企业信息化,既要体现水平,又要体现效益和效率;既要体现直接效益,更要体现发展潜力和价值。
企业信息化评价不仅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指南,而且是衡量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尺度;不仅可以指导企业准确认识信息化的内涵,明确信息化的目的,而且可以引导企业正确制定信息化战略,保障信息化工程的实施。企业信息化评价不仅能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切实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而且对推动各地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使企业信息化少走弯路,建设有效益的信息化,其意义不言而喻。
企业信息化评价的内容
企业信息化评价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企业信息化水平和企业信息化效益。
对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
对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主要从企业信息化的阶段和基本指标的测度来进行,以代表性的物化形态指标进行信息化测度,主要包括,从信息扩散的基础设施条件方面,从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从人力资本方面以及企业IT投资占固定投资的比重,等等。这方面的工作以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提出的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为代表,指标体系的构成以及计算方法已基本成熟,共包括战略地位、基础建设、应用状况、人力资源、安全、效益指数6项一级指标和21项二级指标。这一指标体系既适用于社会统计调查和政府监测,又可以用于企业了解自身信息化基本状况,进行初步的横向行为对比分析。通过评价,企业可以具体掌握自身的信息化水平,为今后的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制定提供依据。
对企业信息化效益的评价
对企业信息化效益的评价有两个方面:一是直接效益的评价,二是间接效益的评价。
直接效益就是信息化本身给企业所带来的直观可见的货币价值效益,比如:成本下降、效率提高、资金周转加快 收入增加等。企业信息化的直接效益主要建立在外部性和边际成本递减的理论基础之上,因此主要观察两个基本的方面:一是观察成本,二是观察效率。由企业信息化前后产生的基本效益即成本减少与时间的缩短,从而可以评价出企业信息化的直接效益。伴随着效益产生,资金时间价值是企业信息化带来的潜在价值。成本减少,使可用现金流增加,占用资金减少;效率提高,使占用资金周转周期缩短,资金可重复运用频率就能增加,资金占用的提前期也将产生新的时间价值。
间接效益是指在企业信息化改造完成以后,使企业在财务报表记录的货币资本以外获得了其他非财务资产,一个就是社会资本,它包括基于网络的关系和信任,其中关系又包括企业内部关系、企业间关系、企业与客户关系等;再就是创新资本
企业信息化评价及其意义
根据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的观点,企业信息化是企业从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生产方式根本性转变的过程,即信息技术从业务应用向业务核心渗透的过程;是从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转变的过程;是基础设施重建、技术应用、结构调整、资源拓展、管理再造和制度创新向信息化转变的过程;是提高经济主体活力、提高企业效益和竞争力、最终在国民经济中实现人的现代化转变的过程。那么,企业信息化评价就是对企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信息资源、人力资本、技术应用、交易成本、资源耗费、竞争能力及创新能力、协同效应等方面进行全面测量和度量,找出企业信息化与企业绩效和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以确定企业信息化的水平及其效益状况。衡量企业信息化,既要体现水平,又要体现效益和效率;既要体现直接效益,更要体现发展潜力和价值。
企业信息化评价不仅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指南,而且是衡量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尺度;不仅可以指导企业准确认识信息化的内涵,明确信息化的目的,而且可以引导企业正确制定信息化战略,保障信息化工程的实施。企业信息化评价不仅能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切实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而且对推动各地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使企业信息化少走弯路,建设有效益的信息化,其意义不言而喻。
企业信息化评价的内容
企业信息化评价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企业信息化水平和企业信息化效益。
对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
对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主要从企业信息化的阶段和基本指标的测度来进行,以代表性的物化形态指标进行信息化测度,主要包括,从信息扩散的基础设施条件方面,从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从人力资本方面以及企业IT投资占固定投资的比重,等等。这方面的工作以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提出的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为代表,指标体系的构成以及计算方法已基本成熟,共包括战略地位、基础建设、应用状况、人力资源、安全、效益指数6项一级指标和21项二级指标。这一指标体系既适用于社会统计调查和政府监测,又可以用于企业了解自身信息化基本状况,进行初步的横向行为对比分析。通过评价,企业可以具体掌握自身的信息化水平,为今后的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制定提供依据。
对企业信息化效益的评价
对企业信息化效益的评价有两个方面:一是直接效益的评价,二是间接效益的评价。
直接效益就是信息化本身给企业所带来的直观可见的货币价值效益,比如:成本下降、效率提高、资金周转加快 收入增加等。企业信息化的直接效益主要建立在外部性和边际成本递减的理论基础之上,因此主要观察两个基本的方面:一是观察成本,二是观察效率。由企业信息化前后产生的基本效益即成本减少与时间的缩短,从而可以评价出企业信息化的直接效益。伴随着效益产生,资金时间价值是企业信息化带来的潜在价值。成本减少,使可用现金流增加,占用资金减少;效率提高,使占用资金周转周期缩短,资金可重复运用频率就能增加,资金占用的提前期也将产生新的时间价值。
间接效益是指在企业信息化改造完成以后,使企业在财务报表记录的货币资本以外获得了其他非财务资产,一个就是社会资本,它包括基于网络的关系和信任,其中关系又包括企业内部关系、企业间关系、企业与客户关系等;再就是创新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