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部牵头开展的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这场战役也牵动着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的心。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委员们提出了不少与水环境治理有关的提案、议案。来自湖南岳阳的全国人大代表杨莉,还特意带了一瓶家乡洞庭湖的水前来参加会议。
事实上,早在2015年,国务院就已印发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经过两年的推进,现在已经到了强力攻坚时刻。
河长制推动各部门协同作战
“我们的责任不仅是要保障全川9100万人民喝上干净水,还要守好长江第一道岗,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环保厅厅长于会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四川是“千河之省”,境内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共有2800多条,总长度达11万公里。“这就需要我们‘一河一策’,具体分析,保证出手见效,事半功倍。”据了解,四川省十大河流在省级层面实行双河长制,“比如沱江,流域各市都是由市委书记担任河长,亲自抓、带头干。”
“我们每月都会向各地党委政府通报水环境质量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在于会文看来,让各级“一把手”随时绷紧水污染治理这根弦儿,才能实打实地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坚持党政领导、部门联动,必须搭建部门之间协调配合的工作格局,健全配套制度,形成各行各业加强河湖管理保护的合力。由河长牵头或委托有关负责人召开河长制工作会议,拟定和审议河长制重大措施,协调解决推行河长制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指导督促各有关部门认真履职尽责。同时,还应建立全面推行河长制协调机制,强化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地方也要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和密切配合,推进信息共享,合力推进河湖管理保护。
上下游统筹一体共抓水治理
当前,我国江河上游地区通常经济滞后,迫切需要发展,但生态敏感脆弱。
“一直以来,上下游协同治污都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环保厅厅长徐恒秋在采访中表示,当出境断面水质不达标时,根据超标者赔付的原则,造成污染的上游市要支付污染赔付金;当出境断面水质提升、水环境质量改善时,根据受益者补偿的原则,下游受益的市要支付一定的生态补偿金给上游市,充分体现了水环境有价值的理念。
作为长江中游地区,“武汉提出的长江断面水质考核和生态补偿机制是一种全新的思路,值得点赞。”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工商联副主席张建明表示。2017年12月1日,湖北武汉通过《长江武汉段跨界断面水质考核奖惩和生态补偿办法》,明确在长江武汉段左右岸共设置13个监测断面进行水质考核。
“共抓大保护,关键在‘共’字。”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湖北省委员会副主委、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仲志余认为,长江是一个巨大而完整的自然和社会生态系统,必须使各环节都保持一定的功能,才能使整个系统正常发挥作用,上下游水环境治理才能实现共保共治。而在措施方面,一方面要实施流域补偿制度,另一方面,还要实现上下游断面数据的互通共享。
“要实现上下游统筹协调治水,数据的共享也是关键。如果一个地方排,一个地方治,永远都搞不好,只有协同一致才有效果。”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何建华此次在两会提案中提出,流域城市要建立水质监测信息共享网络平台,将各地数据、信息实时上传,形成防范预警机制,并用大数据指导保护方向。
岸上功夫足 水下问题除
早在去年全国两会时,就有代表提出,治理水环境污染“必须岸上岸下一起治”。河流污染波及范围广、距离长,同时还面临着生活污水处理、畜禽养殖污染和工业排放等治理难点。全力打好水环境治理这场硬仗,就必须岸上与岸下齐抓,治标与治本同步。
“水污染问题,的确是问题在河里,根源在岸上。”徐恒秋表示,工业生产、居民生活、农业种植、畜禽养殖等人为活动,都会持续影响河湖水质。
“河长制”和“四位一体”机制的建立,明确了治水职责,落实了治理责任,这无异于突破了“九龙治水”的制度障碍,在“岸上”形成了治水的合力。水环境污染的源头就是涉污企业,对污水处理厂的整治提升才是釜底抽薪之策。只有做到源头减排才能真正改善水环境。
安徽省出台的《安徽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针对陆域污染控制,从工业污染、城镇污染、农业农村污染和船舶港口污染4个方面,明确了安徽水污染防治的具体措施和阶段性目标。“安徽省要求工业企业废水全部经过处理后达标排放,杜绝偷排漏排、超标排放,同时还鼓励十大重点行业企业实施清洁技术改造,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徐恒秋表示。
而在江苏海安,对岸源污染的治理已经初显成效。海安在实施“清水工程”时不忘盯紧“岸上”,采取“多条腿走路”方式治理河网,其中重要一条就是千方百计地变废为宝——建立处理中心,让臭气熏天的畜禽排泄物成为抢手的绿肥、原料;盘活水面进行合理养殖……事实证明,只有“岸上”的问题理顺了,河网治理才能化被动为主动,大小河道才能清水长流。
干支流同步 提升水质
上下游、左右岸的问题解决了,干支流的联动治理也是使河水变清的关键。事实上,对主干流水质产生影响的,很大程度来自于支流水系。正因如此,如果忽视对支流水系的治理,主干流的治理效果也无法保障。
浦阳江发源于浦江,是钱塘江的重要支流。曾经的浦江县被称为“水晶之乡”,加工水晶产生的废水、废渣导致浦阳江一度成为一条“牛奶河”。作为钱塘江的支流,这些污水势必对钱塘江水质产生影响。
为了还钱塘江一江清水,浦江县以治水去产能促转型,开始加大治理投入,全县淘汰9.2万台加工水晶设备,并将所有水晶企业全部入园。同时,浦江县还着重建立支流水系及其源头治理的长效机制,建设完善的湿地净化系统截留支流水系,将支流受污染的水体通过加强型人工湿地净化后再排入浦阳江。此外,浦江县还在各支流与浦阳江汇合处设置湿地净化斑块、建设湿地公园,将原来直接排水入江的方式改变为引水入湿地,最终使劣Ⅴ类水体达到现在的地表水Ⅲ类,并且水质逐步趋于稳定。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环保厅厅长方敏在谈到水环境治理时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中大篇幅提及生态文明建设,很多措施是浙江正在实践、积极推进的。作为来自环保战线的工作者,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更觉得使命在肩、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