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首批试点垃圾分类小区环境整洁。 宋博伦 摄
中新网上海3月21日电(记者李佳佳 实习生宋博伦)家住上海上航新村的王阿婆今年已经76岁了,丢垃圾这件事,对她这位满头银发的老人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但是从去年10月起,这件看似平常的事似乎变的不一样了起来。
王阿婆告诉记者,“最大的不同就是原来丢垃圾什么时候都可以,现在垃圾箱不再“24小时开放”,还按照颜色分为有害垃圾、可回收物、湿垃圾和干垃圾四类。”丢垃圾也要从头学起,现在家里至少有2个垃圾桶。
据悉,上海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引导工作启动至今已经七年多了,但是成效并不显著。上海市政府近日正式发布《关于建立完善本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分类垃圾箱。 宋博伦 摄
此次《方案》的发布,意味着上海已对垃圾分类下了“军令状”。明确要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全程分类体系,逐步彻底解决“混装混运”等问题,与上海卓越的全球城市发展定位相适应。时间截止于2020年底,要实现这一目标,只剩两年多。
21日,记者实地走访了上海首批试点垃圾分类的上航新村等小区。示范小区内的环境较为清爽整洁。小区垃圾箱房排列整齐,红色有害垃圾、蓝色可回收物、灰色湿垃圾和黑色干垃圾分类清晰。垃圾箱房还贴着开放时间的提示牌,分为上午和傍晚各一次。市民将按垃圾类别“定时定点”丢放。
为达成《方案》目标。上海为首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居住小区的居民开通了绿色账户,每次丢完垃圾可以等到等额积分,积分还可以自由兑换,从而激励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上海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志青认为,上海的经济发展已经到了要对垃圾强制性分类、减量、再循环、再处理的阶段。“硬约束”的政策在环境面临很多制约的情况下必须得到实施。未来垃圾处理和回收会有很大的改善空间,居民的垃圾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减量。
据悉,到2020年底,上海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达到3.28万吨/日以上。
湿垃圾方面,上海将力争到2020年本市湿垃圾处理能力达到7000吨/日。干垃圾方面,上海将新增焚烧能力1.23万吨/日。可回收物方面,到2020年,上海生活垃圾资源回收利用率争取达到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