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德县被国家环保部命名为全国第一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十九大报告中的这一发展理念一经提出,就刷爆了旌德县老百姓的朋友圈。
对于森林覆盖率达65%以上的旌德县来说,“生态环境保护”一直被旌德县的老百姓视为生命线,峰峦叠翠、森林广袤、天然氧吧……这些都是旌德带给外部世界的第一印象。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守护“绿水青山”,且让“绿水青山”转换成“金山银山”?绿宝盆成为聚宝盆,并不是一个伪命题,而是旌德县、宣城市,乃至安徽省,从上到下探索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道真题。
山有人管理,林有人护了,不砍树也能致富
春风又绿江南岸,早春时节的皖南大地,满目绿水青山,令人流连忘返。旌德地处皖南地区,素有“山区小县、林业大县”之美誉。
“现在山有人管理,林有人护了,不砍树也能致富了!”
“游历在这诗画般的山水间,仿佛到了欧洲的哪个地方。”
走入旌德县白地镇,山高林茂、四季常青,空气清新、鸟语花香,不少村民告诉记者,绿水青山,不仅仅是展示今日旌德的“金名片”,而且成为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摇钱树”“聚宝盆”。
自去年9月以来,系列生态建设工程在旌德县有条不紊的展开,林长制自率先在全国试点推行,并形成制度在全省推广,旌德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交出一张令人满意的绿色答卷,这其中,旌德县白地镇党委书记柴长宏便是林长制这项工作的积极践行者。
“过去,我们靠砍树维生,现在不砍树,镇里的山管护变得更好了,生态环境变得更美了,林子变的更值钱了,实现了森林增长,林业增效,林农增收。”柴长宏告诉记者,旌德县白地镇推行“林长制”一年来,全镇林业产业化飞速发展。仅2017年一年,全镇实现林业产值2.5亿元,就近为310多家农户提供工作岗位,带动了1100余户林农增收1500万元。
“过去吃大锅饭,现在可不行了,这一片森林若是失火,那就是我的职责!”在旌德县兴隆镇,党委书记金新木表示,林长制带来的变化主要在于,护林责任更加明确,守林效果更加明显,一草一木都有自己的主人。
金新木说,兴隆镇有九千多亩地森林资源,过去,村民坐拥生态富矿,却一度陷入贫困。特别是三峰村,毗邻黄山区,风景优美,自然资源丰富。作为距离县城最远的村之一,三峰村却是省级贫困村。
为了改变贫困状况,三峰村积极探索发展新路,2017年实行林长制以后,该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集体经济一跃达到了29.1万元,所有贫困户已脱贫。过去的省级贫困村现在是省级美好乡村,村庄已整村脱贫出列。
“保护好了就是永久性财富,保护了绿水青山,就能转变成金山银山,也能让越来越多的村民愿意加入保护森林资源的行列。”金新木感慨说道。
谷外古樟成荫,石径倾斜,谷内花园溢香,春意盎然
三级林长制,层层抓落实,推行森林旅游,增加集体经济
漫步在三峰村悠然谷,头上青松翠柏枝叶繁茂,足下芳草青青花香扑鼻,耳旁鸟语祥呜声声不休。谷外古樟成荫,石径倾斜,谷内花园溢香,春意盎然。
顾雪峰是这一生态旅游度假村的负责人。他说,悠然谷项目开工已有三年,今年初试营业。之所以选择投资旌德,是一次偶然的机会,自驾游来到这里,发现了这一片世外桃源,感觉保护的特别好,用一句话形容就是山美水美人更美。
顾雪峰说,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悠然谷项目会遇到很多问题,但林长会第一时间安排人员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