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一个产值万亿的产业中,通常都毫不例外地诞生几家千亿级别的领军企业。譬如钢铁行业的宝钢、金融行业的中国银行、电器行业的美的集团、汽车行业的东风企业……然而有这么一个行业,却是个例外——环保行业。
近年来,我国环保行业维持15%以上的增长速度,2016年时整个行业规模已经超过5万亿。在“十三五”时期,环保产业更是被定义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甚至被定性为支柱性产业。
根据多方机构分析,中国环保在线认为,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人才、资本和技术等核心将重点聚集在环保行业。未来三年,如果按照18%的增长速度,2020年前后环保产业规模将达到10万亿元。
然而,令人耳目一新的崛起速度,超过50000家环保公司,并没有让环保产业诞生千亿级别的企业,难免让人遗憾。
有人问,没有千亿级别的环保企业,环保产业不是该怎么发展还怎么发展,有什么影响?事实上,千亿级别的企业在万亿规模的产业中,很有必要。无论是提升行业集中度,提供完善环境综合服务,还是解决行业难题等方面,千亿企业起到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市场研究数据显示,剔除环保业务占比较低的企业,环保行业不足百家的上市企业中,市值不足百亿的企业高达50家左右,还有十余家环保上市企业的市值低于50亿元,与法国威立雅、苏伊士环境等巨头相比,收入规模、技术水平、运营经验以及资本运作方面都有着不小的差距。
至于千亿环保企业难产的原因,中国环保在线曾发文分析,主要观察点落脚于行业恶性竞争。实际上,除了行业竞争,市场方面的其他缺陷,同样值得关注。
中国的环保企业总体起步偏晚,较早的一批主要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恰逢改革开放,粗放的发展模式换来经济高速增长。在略显尴尬的经济背景下,我国环保行业失去了崛起的最佳契机,可谓先天营养不良。
虽然近些年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纵深推进,环保产业的地位获得质的飞跃,但囿于商业融资模式单一、产业集中度低下及企业盈利能力弱等原因,外加环保行业本身具备的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投资收益低等共性问题,限制了千亿级别的企业的诞生环境。
尽管“央字头”环保企业具备融资和平台上的双重优势,可以纵向拓展延伸与横向并购兼顾,进而扩大产业规模与产业链扩张,实现业绩与市场估值的提升,但先天不足仍旧是这些企业成为千亿级企业的重大掣肘。
桑德集团董事长文一波表现出了充足的信心,他认为,经过未来几年的积累,到2020年环保产业会发生质变,无论从规模、水平、国际化程度上看,都会与现在的状态截然不同。到2020年,将会有过千亿的环保企业出现。
的确,在这样一个新的背景下,需要新的经济形态,还需要新的产业支撑,更需要千亿环保企业的助力。如此说来,2020年,至少出现2~3家千亿级环保企业的愿景,实现的概率并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