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国务院关于2017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审议。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在作报告时表示,过去一年,全国大气和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土壤环境风险有所遏制,生态系统格局总体稳定,核与辐射安全有效保障,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的积极变化。
去年环境状况的改善有哪些具体体现?据李干杰在会上介绍,以空气质量为例,2017年,全国PM2.5、PM10、SO2等主要污染物浓度明显下降,全年PM2.5浓度同比下降6.5%。其中,京津冀区域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同比下降1.0个百分点,北京市改善更为明显,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同比下降4.4个百分点,PM2.5浓度达到5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0.5%
而在水环境状况方面,开展监测的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监测断面(点位)中,平均达标率90.5%,其中,地表水型水源地达标率93.7%,地下水型水源地达标率85.1%。城乡生活饮用水水质达标率均较上年有所提升。
在过去的一年里,有关职能部门为生态环境保护做了哪些工作?
对此,李干杰介绍了一些具体举措。其中包括压减钢铁产能5000万吨以上,关停违法违规电解铝产能;开展打击进口废物加工利用行业环境违法行为和固体废物集散地专项整治行动,实现限制类固体废物全年进口量同比下降12%;城乡饮用水水质监测覆盖全国所有地市、县区和85%的乡镇。90%以上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完成污泥处理处置设施达标改造等。
此外,李干杰还介绍了2018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安排。今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提高到79%,全国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下降2%,地表水达到或好于III类水体比例提高到68.4%,劣V类水体比例下降到7.3%,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同比下降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