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设施公众开放的话题近来火热,全国各地都在重点推进。在全国首批面向公众开放的环保设施和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名单中,包括环境监测设施、污水处理设施、垃圾处理设施及危险废物和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设施,一共四大类124家。
环保设施面对公众开放的过程就是将专业的环境信息向受众传播的过程。门打开了,人进来了,传播发生了,效果如何?叫座了如何叫好,叫好了如何再提高?笔者认为,政府组织部门以及开放责任主体必须考虑传播中的“5W”环节,即由谁开放?向谁开放?开放什么内容?通过什么渠道开放?开放之后的反馈效果如何?
首先,由谁开放?开放的责任主体是企业,企业中由谁来组织、谁来讲解、谁来答疑解惑,问题很多,需要系统梳理,必须在开放之前就分工明确,把责任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及人员身上。还需要针对责任人开展标准化培训,每一个环节都应该有标准。
开放将车间变成了窗口,生产线变成了展台,每一台处理设施都是观众眼中鲜活的展品,中间离不开衔接和过渡。地面、墙面、屋顶都是布展的舞台,展板、模型、动画都是展示的手段,移步的时候可以易景,无声的时候依然有传播。除此以外,人的作用至关重要。讲解人员需要清楚开放业务,熟悉开放背景,懂得讲解技巧,知道如何因人施讲,能够生动有趣地表达。
其次,向谁开放?开放的题中之意不仅是请进来,应当还有走出去,在时间和人力成本有限的情况下,需要考虑传播扩张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记者、环保民间组织、大学生环保社团等应当优先请进来。这些人有环境教育的基础,还有一定的社会影响,通过他们的呼吁,能够让传播产生裂变效果。
第三,开放什么内容?开放的内容自然是企业(单位)的处理设施、仪器设备。市民最关心的、群众最敏感的话题应当优先介绍、重点介绍。比如,垃圾焚烧处理厂关于废气的排放处置尤其是二噁英的治理技术,污水处理厂的达标排放和实时监测情况,环境监测中心站关于监测点位的设置以及PM2.5源解析研究,这些内容不能含糊,应当着重而且通俗化讲解。开放内容还需要根据受众年龄层次以及文化认知的不同做到量身定制。
第四,通过什么渠道开放?这是非常重要的。预约参观、讲解介绍、观看宣传短片、发放宣传材料……这些都是常规动作、基本要领,如何拓展?形式上如何创新?新媒体怎样利用?
以江苏省南京市的几家开放企业为例。光大环保能源(南京)有限公司设计制作卡通宣传片,通过高清立体投影结合模型展示垃圾焚烧处理流程,主动联系各院校创建实习基地,组织开展夏令营活动,同时还在创建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南京市环保宣教中心牵头制作“环境监测:不得不说的秘密” “电子垃圾:别把我丢了”手绘系列手册,用讲故事的方式说环保……这些都是宣传渠道的拓展以及宣传形式的创新。
新媒体是开放企业不得不重视的渠道,网民在哪里,宣传就应该延伸到哪里。把形式和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覆盖更多的人群,创造更强大的传播力。
最后,是开放效果,这也是社会各界更加看重的。开放效果不能仅着眼于多少参观人次、发放多少宣传手册,而是应自觉思考如何通过对公众开放这一系列活动,启发大家学而思,思而行,达到共治共享的环境治理目标。
开放的过程并不是单项的,应该是一个互动传播的过程。企业作为传播的主体,只有合理利用受传者的反馈信息不断改进自己的传播内容和方式,才能在新的传受活动中提升到新的水平。类似参观感言、调查反馈的环节设置非常有必要,既是对观众的尊重,也是企业提升开放效果的学习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