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逐渐成为社会共识的当下,仍有少数行业、企业的环境意识、治污设施和应急举措不到位,成为环保“差学生”。
环境治理的特点决定了短板效应的显著性,一家企业的肆意排污,很有可能会抵消多家企业的治污成果。这同样折射出,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在组织领导、监督检查、指导督促等方面也有所欠缺,没有尽到各自的责任。
针对约谈开展强力整改,就是要重点给“差学生”开小灶,补齐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短板。整改突出问题是当务之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强化督查中发现的突出环境问题,指明了差学生具体差在哪,当地应以此为纲,挂牌督办,按图索骥,把这些企业和问题作为突破口,认真抓好整改工作。同时,也要举一反三,利用大气污染物源解析和环境监测等技术手段,找准污染来源,对症下药。
当然,谁也不想一直当环保差学生。随着环境治理攻坚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认同生态环保工作,也愿意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落实环保要求。但是,在很多情况下,企业不知道怎么改、怎么做才算达标,不知道哪种设备合格。这就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及时沟通,给出科学明确的指导方案。所以,当地政府要转变“猫和老鼠”式的思维,增强服务意识,通过官方渠道、第三方治理等途径,想方设法为企业传道释疑解惑,让想学好的学生通过扎实的努力成为环保优等生。
例如,江苏常熟、浙江绍兴等地创新第三方环境监管模式,邀请具备环保专业资质的单位作为第三方参与地方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核查。第三方坚持全面、真实、客观的标准,仔细核查企业目前的环境管理状况和水平,并给出可操作性高、针对性强的整改方案和建议。当地企业对第三方给予了大力支持配合,对核查出的问题认真研究分析,抓紧落实整改。这种手段既缓解了执法部门人力不足的压力,又给企业提供了专业技术服务指导,达到了双赢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