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看到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思想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石,又要善于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实现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指引,在更高层次、以更远视野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丰富内涵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仍然要学习马克思,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更有定力、更有自信、更有智慧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认真学习、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的纲领性文件,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贯穿到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工作中,既要看到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石,又要善于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实现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指引,在更高层次、以更远视野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第一,学习马克思,就是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要遵循“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生态与文明发展历史规律。
自然生态是人类文明的载体和母体,遵循自然规律、尊重自然法则,文明才能兴盛。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历史悠久的农业文明,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和文明延续产生了深远影响。当前,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遵循文明与生态的基本规律,尤其要同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战略思想结合起来,对中华文明悠久灿烂历史文明负责,对中华文明的子孙后代负责,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
第二,学习马克思,就是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要恪守“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基本遵循。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自觉担当。良好生态环境,是人民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民生福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这也是民意所在。”为此,要从良好生态环境是事关重大公共服务、重要民生福祉的战略高度,认真学习和大力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与民生关系范畴的科学论断,坚决摒弃唯GDP论英雄的狭隘政绩观和民生观,把加快重大自然生态系统工程的全面修复作为履行生态文明建设职责、提升公共治理水平、呵护最普惠民生福祉的重要内容。
第三,学习马克思,就是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思想。要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
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自然富源资源这个基本生产力。所谓自然富源资源,一是作为基本生活资源的水、土壤和空气等;二是作为基本劳动资源的森林、煤炭和贵金属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这一科学论断,深刻揭示了自然生态作为生产力内在属性的重要品格,既强化了马克思恩格斯所强调的第一类和第二类自然富源资源是自然生产力重要组成部分的认识观,又把整个自然生态系统纳入生产力范畴,是对马克思主义自然生产力观的极大丰富和发展。
第四,学习马克思,就是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民主的思想。要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生态文明建设,归根结底要靠人民的力量。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是源泉和动力。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共赢,关键在于人的主动性,在于向生态文明生活方式的转型,如果每个人能够做到生态环境保护的自我觉醒和自觉行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必然实现。当前,必须打破政府部门单向推动的管理模式,探索人民参与治理环境污染的新模式、新机制、新路径,通过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整体力量优势,形成全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群众基础和人民意志。
第五,学习马克思,就是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智慧,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建设生态文明,须臾不能离开文化范畴的深入考量。中华文化有自己独特的体系,其中包含的崇尚自然的精神风骨、包罗万象的广阔胸怀,显示出中国人特有的宇宙观、自然观和传统生态文明观,成为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立足世界的民族土壤、文化基因。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强调的文明、和谐、平等、公正,也蕴含着生态之文明、人与自然之和谐平等以及当代与后代享有环境正义之公正。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有广泛的价值共识和共同的价值追求。为此,必须在持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建设过程中,建设生态文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六,学习马克思,就是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建设的思想。要促进社会主义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马克思主义指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应该“给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给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间,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源自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一致性,源自于社会主义能最大限度地遵循人和自然、社会之间的和谐发展规律。当前,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的重点,一是要充分认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意义,要以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二是高度关注城镇化过程中的农村生态安全问题和乡村文明的传承问题,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统一起来。这是生态文明融入社会建设的着眼点。
第七,学习马克思,就是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来都把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着力解决的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界可以分为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社会生产实践是人与自然联系的中介,既不断推动自在自然向人化自然转变,又是实现人与自然关系协调统一的有效形式。人不可胜天,现代科学技术不可为所欲为。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第八,学习马克思,就是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东方智慧和中国方案。
马克思、恩格斯说:“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话语、中国原创、中国表达,现正在世界范围内焕发出越来越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当代中国正以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旗帜。但仍然应看到,目前,我们还缺乏一套完整科学的生态文明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以有效应对生态文明建设道路上可能出现的困难、风险和考验。为此,必须树立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理念,积极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提高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主张的全球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命运和利益共同体。
第九,学习马克思,就是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思想。要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党的意志基石和组织保障。
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基于党情、国情、世情,深刻地感知到世界环境保护主义运动潮流涌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强调深化和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强顶层设计,加强法治和制度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生态文明历史性地写入了宪法。这是党建设生态文明的政治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生动体现,使生态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和历史性的变化,表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进入一个新境界。
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战略观和整体观,注释、解读、理解和创新迈步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系列重大理论,厚实生态文明建设基础理论研究,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话语体系和理论体系,引领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国际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新思潮,做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