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碳交易

请登录

注册

宁波生活垃圾分类整体解决方案探寻实践

2018-05-15 15:14:18 固废网
A A
国内外的实践证明,一个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就有必要也有条件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宁波市把生活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作

国内外的实践证明,一个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就有必要也有条件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宁波市把生活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社会治理创新、社会文明提升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抓手,强化顶层设计,加强法规引领、设施保障、社会共治,积极稳妥、驰而不息推进。

一 宁波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现状

2006年12月依法单独收运处理餐厨垃圾,宁波市先行在餐饮企业和供餐单位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面对生活垃圾量持续增加、再生资源行业持续萎缩的困境,宁波市从2009年开始谋划利用世行贷款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2013年出台了生活垃圾分类第一个五年实施方案,并于2013年7月以世行贷款宁波市城镇生活废弃物收集循环利用示范项目(以下简称世行项目)为载体,普遍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之后,宁波市随即推进党政机关等公共机构强制分类工作。近期,宁波市发布了第二个五年实施方案,部署全面深化生活垃圾工作。

宁波市生活垃圾分为四类: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经过近五年的探索实践,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成效初显,初步构建了分类管理网络、分类设施体系,形成了社会共识和推进机制。截至2017年底,中心城区(不含奉化区,下同)667个小区共39.75万户居民家庭参与了生活垃圾分类,覆盖面达82%,市民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从2012年的35.7%提高到2017年的88.4%。2017年,中心城区生活垃圾量为5310吨/日,其中厨余垃圾190吨/日、餐厨垃圾320吨/日、其他垃圾和未分类的混合生活垃圾4800吨/日;另外收运处置有害垃圾5.2吨,可回收物直接进入再生资源回收体系(2017年回收再生资源164万吨,未单独统计从生活垃圾分出的可回收物数量)。 

宁波生活垃圾分类整体解决方案探寻实践

二 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主要做法

(一)强化分类工作顶层设计

面对具有高度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宁波市加强顶层设计,明晰目标、强化引领、系统推进。

1.坚持“干湿分开”。世行项目的实施路径非常清晰,即从含量最大、属性最明确、最难管的厨余垃圾入手分类,从而提高可回收物回收效率和品质,减少生活垃圾焚烧与填埋量、促进清洁焚烧。世行项目围绕这个目标进行设计,在居民家庭配置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两只专用桶、厨余垃圾专用袋,引导产生源头“干湿分开”;建设分类转运与处理设施,实现全程分类。创新建立源头追溯和绩效激励制度,通过厨余垃圾专用袋上的二维码关联居民家庭、扫码拍照评级的方式核查厨余垃圾分类质量,建立居民家庭分类行为和分类质量大数据库;依据厨余垃圾分类质量,以及分出的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数量比例,综合评价社区分类成果并给予社区经费激励,促进精准分类。据浙江大学跟踪检测,居民分类投放的厨余垃圾中有机物含量已从55%提高到70%。

2.坚持法规引领。生活垃圾分类第一个五年实施方案一次性设计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分步实施体系。第二个五年实施方案突出系统思维,统筹治理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再生资源、建筑垃圾、危险废物、电子电器废物及报废汽车、大件垃圾和绿化园林垃圾、污泥等典型固体废物。出台生活垃圾分类目录、分类收集运输规范以及分类收集设施设置标准,明确怎么分、如何运、怎样建。创新设立由宁波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和副市长共同担纲的“双组长”制立法起草小组,积极审慎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立法工作,今年宁波市人大将审议《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在全面系统调查和监审2014~2017年收运处理成本的基础上,开展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机制研究,将采取经济手段促进源头减量与分类。

3.坚持社会共治。强化政府推动,宁波市政府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实体化运作,专门成立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中心;实行生活垃圾分类区县(市)长负责制,建立“管行业必须管生活垃圾分类”的制度,落实属地责任。引导社区自治,成立了“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政府管理和社会参与机制研究基地”,独创性地开展社区参与制度设计,框定街道、社区居委会、物业职责安排和基于成果的考核奖励机制制度,以社区为中心发动社会组织、志愿者、居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以政府采购服务形式引入社会组织、市场企业在70多个居住小区开展源头分类指导与服务,5年间采用PPP等形式筹集社会资金23亿元,建成了2个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实施了厨余垃圾处理处理厂和餐厨垃圾处理厂迁建项目,总处理规模达到5800吨/日,将基本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宁波生活垃圾分类整体解决方案探寻实践

(二)打造分类设施体系

分类设施是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载体和基础,宁波市采取长期布局和过渡安排相结合的方式,共享各类固体废物处理设施,整合市场资源,初步构建了四类垃圾的利用与处理设施体系。

1.构建分类设施闭环。开展居住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建设,设置四类垃圾桶,通过完整设施引导市民正确分类与投放。购置148辆分类收集车,新建6座总规模为3450吨/日的分类转运站,建立有害垃圾收集日制度、“垃圾分类”+“资源回收”模式,建立健全四类垃圾相互独立的收运网络。依托现有餐厨垃圾处理厂,设置厨余垃圾处理中试线,布局建设总规模为1460吨/日的厨余垃圾处理处理厂和餐厨垃圾处理厂迁建项目,切实支撑“干湿分开”;共享再生资源、生物质焚烧、危险废物等利用与处理设施,构建相对完整的分类处理设施体系。

2.创新实施厨余垃圾处理厂项目。采用两阶段招标方式。第一阶段开放性征集技术方案,首创、中节能、桑德、蓝德、瀚蓝等11家环保领域知名企业参与投标,提出了各自的技术路线和技术指标;第二阶段通过整合优化8家入围单位技术方案,确定项目建设内容、环保排放指标、产品资源化利用等边界条件,招标确定社会资本方,确保工艺最优、成本最经济。设定出厂固体废物控制在25%以内的约束指标,最大限度提高厨余垃圾、以及分选后的废塑料等资源利用效率;实施二次PPP,引入1600m2车间屋顶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垂直绿色,打造绿色建筑;参与全球碳交易,促进项目减排节能最大化。创新行政审批机制,改变传统政府投资项目在可研和一次环评阶段确定工艺路线的做法,允许社会资本方在总投不变的前提下调整优化项目方案,就此进行二次环评、办理项目核准等审批手续。取消初步设计审批,简化审批程序。该项目从宁波市政府决策采用PPP模式实施项目到招标确定社会资本方,仅仅用了9个月的时间,堪称高效。该项目也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第二批PPP项目典型案例。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