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碳交易

请登录

注册

敬畏自然就是敬畏生命

2018-05-21 14:29:05 中国国土资源报
A A
那场巨大的灾难已经过去了10年。可每当想起,一张张流泪的脸庞、一双双惊慌失措的眼睛、一个个穿梭在废墟中救援的身影,依然如幻灯片般在眼前浮现。

那场巨大的灾难已经过去了10年。可每当想起,一张张流泪的脸庞、一双双惊慌失措的眼睛、一个个穿梭在废墟中救援的身影,依然如幻灯片般在眼前浮现。

5年前,笔者到过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往日熙熙攘攘的小城一片死寂,唯在北川中学废墟附近,小号吹奏的《思念曲》哀伤的旋律一遍遍响起,让人潸然泪下。看着那倒塌变形的房屋、遍地的碎片残骸、塌陷的大地、滑坡的山体,心中充满悲痛、震惊和感慨,却无力用语言表达。在大自然的力量面前,人以及人所建设的家园乃至创造的文明,是多么脆弱。

那场巨大的灾难已经过去了10年。在沉痛哀悼遇难同胞的同时,我们不禁反思:既然自然灾害无法绝迹,那么如何做好防范和应对,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伤亡和损失?

无数实践和教训告诉我们:尊重自然是防范一切自然灾害的基础。人类生命的诞生和存续,本身就是一系列自然巧合产生的奇迹。如果地球离太阳近一点或远一点,地球自转的速度快一点或慢一点,如果地壳的运动发生改变,大气层的构造产生变化,等等,只要自然规律发生微小的变化,对人类都会是毁灭性的。自古以来,人类所做的努力都是认识自然,理解自然,在现有自然条件下打造宜居、舒适、便捷的生存环境。任何试图与自然作对的狂妄行为都必然受到惩罚。

尊重自然,首先是尊敬,我们要和自然交朋友,与自然和谐相处。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继承祖先的智慧,友好地对待自然,顺应自然,不要给自然环境超过其承载能力的负担。生产和生活应依山就势,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耕则耕、宜建则建。

2010年暴发的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1765人死亡和失踪。据记载,自清朝道光(1823)年以来,三眼峪和罗家峪共发生泥石流灾害9次,造成13人死亡。舟曲的部分县城及城关镇的10个自然村,就坐落于三眼峪沟堆积扇上。和民国时期相比,县域面积基本没变,人口却从5000人增长到5万人,是过去的10倍,环境承载力严重超载,自然不堪重负,才酿成如此惨痛的教训。

尊重自然,其次是重视,重视自然规律,了解自然规律,遵循自然规律。汶川地震发生后,很多人感慨:如果地震可以预测,能挽救多少同胞的生命啊!地震预测在未来能否成为现实,取决于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程度。只有深刻认识自然规律,才能对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作出准确预测,减少灾害对人类造成的伤害。这要求我们重视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坚持不懈地提高理论和技术水平,并且向全社会做好科普。笔者曾在某地震灾区看到过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地震发生后,专家前往灾区调查灾害情况,提取监测数据,却发现一口用来监测地应力的井,早已被当地堵死了。地震发生时珍贵的一手数据就这样丢失了,实在让人惋惜。

那场巨大的灾难已经过去了10年。时间可以稀释悲痛的浓度,却无法让悲痛减少。可以用来告慰的是,那么多生命的消逝,让活着的人更加懂得了理解生命、珍惜生命,也更加懂得了敬畏自然、尊重自然。让我们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更加安全美丽的家园。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