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工作没有别的方法,就是自己沿着河岸走一遍,用双脚丈量每一段河道。”督查组组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王书平在谈到城市黑臭水体整治专项行动时说。
由生态环境部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起的“城市黑臭水体整治专项行动”正紧锣密鼓地在8个省份的重点城市展开。记者近日来到第三督查组所在地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跟随督查人员检查采访。
基本消灭城市黑臭水体是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来自生态环境和住建系统的人员分三批出动,重点督查36个重点城市和长江经济带地级市,并兼顾全国其他地级市,推动消灭城市黑臭水体工作。
不畏暴雨酷暑,坚持督查巡查
广西的五月降雨频频,当地人说这个季节总是没有预兆就下雨。“我们刚来的头几天一直是暴雨,这里的土都变成了黄泥,头一天现场巡查的时候根本没法走。”第三督查组组员、北京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教授袁冬海说。
泥泞的道路也没能让督查组停下现场巡查工作,第二天督查组就配备了高筒雨靴,继续现场巡查。连日的暴雨让河岸草丛里的蛇纷纷出洞,在现场检查那平江下游河段时,由于河岸没有路,督查组组员只能在齐膝高的草丛走。“有两条黑蛇突然出现,其中一条有3根手指头粗。”督查组组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张嘉戌说。
送走了暴雨,又迎来了暴晒和高温。一连几天,南宁的温度都在30度以上,日头下的奔波劳作,使得草帽成为督查组人员的必备装备。即使做好了防护,在炎炎烈日下,督查组组员的脸还是被晒得通红,汗水也打湿了头发和衣服。在一个个核查过第一次现场检查存在的问题后,督查组才放下心来,赶往下一个现场。这时记者手机上的运动软件显示,督查组已经走了两公里,督查组组员、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的顾雪慈笑着说:“这是这次专项行动我走过最短的河道,长的我走过8公里,走了一天。”
除了检查南宁市自查上报的城市黑臭河段外,督查组另一个检查任务是对黑臭河段进行水质监测。在与当地环保局做好对接后,督查组迅速展开了水质监测工作。
“我们每天的工作就是去现场采样,早上八点出发,到现场进行采样,一直到下午五六点钟。接着我们带着样品去环保局的实验室进行分析,当天采样当天分析,每天都是10点以后才能休息。最晚的一次我们凌晨一点半才完成当天的分析工作。”督查组组员、湖南省湘乡市环境保护监测站的李卫平说,由于天气潮湿闷热,河边日照强烈,他还出现过中暑的症状。督查组用了6天时间,严格按照程序,对南宁市和桂林市的40个河段150多个样品进行了分析。
公众满意是最大的心愿
生态环境部水环境管理司司长张波说:“黑臭水体整治需‘滚动’管理,公众监督特别重要,哪个地方治理后,又黑臭了,公众举报后若属实,需要再列入黑臭水体清单,继续督促整治,直至水体黑臭彻底解决。”为此,公众可通过督查组公布的电话和“城市黑臭水体监管平台”微信公众号举报疑似黑臭水体。
负责核查公众举报的,是来自河南省襄城县环保大队的督查组组员王京伟。他介绍说,在接到举报件后,第一件事就是对举报件进行筛查,一旦确定是有关城市黑臭水体的举报件,督查组第一时间就交办给南宁市环保局,督查组随后去现场进行审核。“我们要看地方环保局有没有进行整治,是否落实了他们提交的整治方案,是否在整治期限前完成。”在整治现场,王京伟和同事一边询问环保局工作人员,一边进行地点定位和现场记录。在到达第三个现场时,突然降雨,王京伟和同事依然对现场进行了记录,爬到梯子上查看过现场后,才放心地上车。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公众的评议至关重要。在专项行动开始前,南宁市按照行动要求对38个河段附近的3800户居民发放了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公众评议问卷。为了进一步了解居民对南宁市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的评价,督查组对问卷进行了电话回访。“我负责7个河段的电话回访,两天一共打了105个电话,大部分居民都很配合,当然也有个别人以为我们是骚扰电话,挂掉了电话。”督查组组员、来自贵州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员的周思说。
除了电话回访,督查组还入户调查200家。在入户调查前,负责公众评议的督查组组员、江苏省环保宣教中心的刘建雄不断对同事强调:“不要把自己当老大,愿意回答的居民要感谢人家,不愿意回答的也要感谢人家。”刘建雄一户一户敲门,为了不打扰居民生活,督查组成员始终站在门外进行调查。一些上了年纪的居民听不懂问卷的专业问题,刘建雄就一次次用最通俗的语言进行解释,始终笑脸迎人。从住户家出来后,督查组又不停歇地将调查结果上传至公众号的后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