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但保护形势依然严峻,一些地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不清、边界不明、违法问题多见,环境风险隐患突出。为加快解决饮用水水源地突出环境问题,5月下旬,生态环境部组织开展全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督查,进一步推动水源地保护攻坚战向纵深发展。
记者了解到,为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环境部联合水利部制订了《全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做好本辖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违法问题排查整治工作,确保饮用水源安全。
在此基础上,为督促地方政府有序落实《行动方案》,依法完成水源保护区“划、立、治”(即保护区划定、边界标志设立、违法问题清理整治)三项重点任务,生态环境部将组织多轮次的监督检查。
各省问题排查工作普遍完成
记者了解到,本次专项行动从5月20日开始,持续到6月2日结束。环境部从全国抽调执法骨干力量组成273个组,对长江经济带11省(市)县级城市地表水型饮用水水源地、其他省份地级及以上城市地表水型饮用水水源地开展督查,并对2016—2017年已完成整治的长江经济带11省(市)地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开展“回头看”督查。
5月11日,2018年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专项行动第一批第八督查组接群众举报:“芜湖市弋江区白马办事处周边,由于南区工业园区的污水污染了漳河水系,已经影响到了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健康,多次向当地部门反映未得到解决”。
接到举报后,督查组5月13日对芜湖市漳河河道周边开展排查工作,发现举报地点附近沟渠池塘内存有大量污水,初步检测显示生化需氧量高达100毫克/升。
为进一步核实情况,5月14日督查组再次赴现场查看,发现池塘内污水水位明显下降。为摸清污水去向,督查组沿着河道排查,在群众的帮助下,在漳河旁边发现一个排涝站正在将沟渠内污水往漳河排放,根据排放流速及下降水位幅度估计污水排放量约20万吨。随后,督查组立即将检查发现的问题移交当地相关部门处理。
近日,黑龙江省也公布了工作进展情况。按照生态环境部要求,近期黑龙江省加大力度对地表型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进行清理整治。目前该省县级及以上地表型饮用水水源地共44个(市级18个,县级26个),共排查发现水源地保护区内各类环境问题77项。截至今年4月底,已完成清理整治10项,其中,交通穿越问题4项,生活面源污染问题2项,农业面源污染问题2项,码头问题1项,工业企业问题1项。
环境部方面表示,目前各省级人民政府均按照《行动方案》要求,完成问题排查工作,同时在各地的一报(党报)一网(政府网站)开设“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专栏”,公开问题清单和整治进展情况。
加大市县级信息公开力度
生态环境部环境监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通过对全国饮用水水源地情况现场摸排核实,督促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提高认识,主动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开展专项排查和问题整改工作,核查整改情况,加强跟踪督办,科学妥善处置、消除环境安全隐患。
该负责人表示,此次“水源地专项督查”的主要工作内容包含多个方面。首先,督查组将了解地方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情况,特别是整治进展严重滞后、推动不力的问题或地方政府“不重视,不督促、不整改”的行为,厘清症结所在,明确相关责任主体和责任人。
其次,督查组将审核市级或县级政府组织制定的专项行动方案,按照“一个水源地、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原则制定的整治方案。
此外,督查组将分组进行现场核查,主要核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立、治”问题,核准问题整治进度,核实举报问题线索。对于督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各督查组填写“督查问题交办单”指出发现的问题,提出地方政府组织追根溯源、调查处理、处理处置等意见,每日交办地方政府。
“各督查组可以按照各省级人民政府已报送和公开的问题清单,重点督查各地排查和整改工作进展”。上述负责人表示,“督查组根据生态环境部信访办和‘12369’投诉受理中心梳理提供的问题线索,以及督查期间每日受理的举报信息,开展现场核查工作”。
此外,督查组还将比对地方自查材料,核查各地问题清单是否存在漏报、整改方案是否按进度安排落实等。如发现环境违法行为线索,将要求当地环保部门做好调查取证、执法监测等工作,及时处理。
整体而言,此次“水源地专项督查”将进一步加大市县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并利用生态环境部“一报、一网、两微”开设“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专栏”,每天同步推送专项督查相关新闻报道,公开问题清单和整治进展情况。
水务处理市场空间巨大
作为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领域之一,水污染防治正进入攻坚期。为此,各地近期正加快出台水污染防治攻坚路线图,同时强化水污染防治考核和督查的工作。在业内人士看来,在“水十条”加压以及中央环保督察的扎实开展下,各地在全力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同时,也加快了水环境综合治理市场需求的增长。
E20环境平台执行合伙人、E20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表示,随着各地水污染防治工作全面推进和水污染督查、考核的执行,将会带来水环境治理市场需求快速释放,以改善水环境、恢复水生态治理为主的系统性治理将逐步成未来市场的发展趋势。
“虽然各地加快出台水污染防治攻坚路线图,将为水环境治理市场带来发展契机,不过就目前而言,水环境治理还存在诸多痛点有待解决”。薛涛表示,“水务行业资金缺口巨大,‘十三五’期间水务投资需求达1.4万亿元,每年大概缺口有1000亿元,水环境治理存在5000亿元资金缺口”。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水务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09-2016年,中国水务行业投资额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2009年中国水务市场的年度投资额达到1740.17亿元。2016年,我国水务行业年度投资额达到4266.69亿元,为最近几年最高值。该机构预计,2017-2022年我国水务行业年度投资额会继续走高,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到2022年将达到7117亿元。
“为了更好地加大污水治理的力度,鼓励民营资本参与项目,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目前我国水务项目运营模式正在向PPP模式转换”。前瞻产业研究院相关负责人指出,“自2017年起,国家出台政策重点推进水务建设的PPP模式。PPP的实质是政府和企业同时参与投资,共担风险。PPP模式的操作规则可以让更多的民营企业参与到公共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