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陈卫
重庆市环保局积极推进环保等设施公众开放工作,为做好生态环境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强化认识,加强领导。2015年起,重庆每年12月组织一次“环保公众开放周”活动,全市40个区县3年累计举办环保公众开放活动660余场次,现场参与的“两代表一委员”、媒体记者、社会公众和环保社会组织累计超过8万余人次,通过微博微信点击阅读关注的社会公众超过1000万人次,其中各区县环境监测站点、垃圾焚烧发电厂、污水处理厂是开放重点。
去年5月,原环保部、住建部下发《关于推进环保设施和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向公众开放的指导意见》后,环保局立即拟订工作方案,成立了推进公众开放工作小组,初步形成了局分管领导统筹统管,宣教处综合协调,宣教中心具体实施,水处、土壤处、固废中心、监测中心和相关区县环保局全力配合的工作机制。特别是翟青副部长在大连召开现场会后,按照要求进一步细化了工作方案,优化了开放流程,丰富了开放内容,确保了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鸡冠石污水处理厂、丰盛垃圾焚烧发电厂、天志危废处置场、中天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场按时向公众开放。
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在具体操作层面,我们注重调动4类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督促设施主体。召开专题动员会和现场培训会,向设施主体单位讲清楚、说明白公众开放“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助其打消顾虑,促其主动作为,落实设施开放工作。市环保局宣教处、宣教中心负责对各类设施主体落实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和督促督办。二是瞄准社会公众。要求设施单位开通报名热线电话、电子邮箱,集中开设公众开放专题网页,设定网络报名路径。同时,还有针对性地筛选了一些长期在网络上发帖发声的网民,组织他们到现场零距离接触、无障碍交流。三是紧盯舆论导控。组织市内主要媒体和重庆环保微博微信矩阵,集中为公众开放工作造势,让更多社会公众了解并参与进来。加强全时段、全网域舆情跟踪监测,确保唱响好声音、释放正能量。四是抓牢社会组织。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组织8家环保社会组织定期到设施开放点位开展志愿服务,协助设施单位开展现场组织工作。
坚持常态,彰显成效。盘点一年的工作,公众开放工作成效十分明显,尤其体现在解疑释惑、消怨化气、凝心聚力上。一是实现了“无从参与”向“有效参与”的转变。通过敞开各类设施的大门,让社会公众直接到现场体验污水、垃圾、危废处理全过程,提升了公众参与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二是实现了“有所怨言”向“积极建言”的转变。通过公众开放、现场参与,促使个别动不动就发帖发泄的网络达人如今逐渐成为积极建言者、主动行动者。三是实现了“零敲碎打”向“常态长效”的转变。教育引导社会公众,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更需要系统化、常态化、长效化的制度设计。实践证明,环保等设施向公众开放的举措是行之有效的。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生态环境宣传各项工作,严格落实即将印发的《全国环保设施和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向公众开放三年工作计划(2018-2020年)》,全力以赴确保公众开放工作向纵深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