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起,中央第二环境保护督察组正式进驻宁夏回族自治区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回头看”工作。时间仅过去不到一天,督察组就在现场督察中发现了不少问题。
6月2日上午,记者随同督察组赴石嘴山市惠农区红果子工业园区督察企业整改工作进展情况。
“这个地方处于内蒙古、宁夏交界处,又是鄂尔多斯、石嘴山、阿拉善几个地区的交界,一直都是‘黑三角’地带。”国家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相关负责人称,“园区内企业涉及铁合金、碳化硅、电石等行业。”
据介绍,红果子园区目前共有243家企业,其中正在生产的铁合金企业有7家,在产的碳化硅企业有两家。
多家企业存在环境违法行为
刚刚行至园区地界,督察组就发现路边一企业厂区内飘散出了大股烟雾。“进去看看!”督察组立即决定。
赶至近前,记者看到,这家企业名为霄华工贸有限公司。进入厂区后首先进入眼帘的就是一台正熊熊燃烧的锅炉和一组湿法除尘装置。厂区地面全部被黑色粉末所覆盖,左手边是一处数百平方米的污泥坑,没有任何苫盖措施,在烈日的照射下污泥表面已经脱水龟裂。
经了解,企业主要以钡粉和盐酸为原料,生产氯化钡,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烟气通过湿法除尘装置外排。
“且不说这种湿法除尘法是早该淘汰的技术,他这种生产工艺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采用湿法除尘并不能解决二氧化硫的问题。换句话说,也就是二氧化硫直排了。”督察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这个就是典型的‘散乱污’!”国家督察办负责人肯定地表示。
随后在企业生产车间的一幕,印证了这位负责人的判断。在生产车间记者看到,车间内被数个反应池所占据,或蓝或绿、或清澈或浑浊的液体表面漂浮着大量泡沫,几个工人正在拿铲子从一个放空的池底向边上的桶里铲出白色的晶体颗粒。四周地面上污水横流,几乎让人无处下脚。
“环保局之前来过,但我们的手续是全的。”企业一位领班表示。
对于企业这一说辞,惠农区环保局负责人给出了这样的解释:“这家企业因建设较早,当时可能看它建设有环保设施,就给他审批并验收通过了。”
在一街之隔的诺力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督察组又发现了新的问题。据了解,这是一家将各种废料通过煅烧加工为水泥熟料的厂家。“我们是2010年项目审批通过,2012年建成的。”企业负责人在问询中表示,“从2013年到现在一直停产,上个月27日才刚刚开工。”
督察组在现场发现,企业所使用的电石渣等废渣原料露天堆放,没有任何苫盖或遮挡,细小的粉尘随风四处飘散。而在企业出料口,原本应该密封的出料口管道上却有一处巨大的破损,大量粉尘正源源不断地从破损处向外散逸,出料口下方的楼梯和地面上已经积攒了厚厚的一层灰色粉末。
“这家企业没有安装在线监控,所以在他的中控系统中也看不到相关排放指标。而这套系统是水泥企业必须要安装的。”在企业中控室,督察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令记者意外的是,原本印象中干净整洁的中控室内也到处充斥着厚厚的粉尘。
当督察组问及手续问题时,企业负责人夏瑾立即表示,企业在2017年底已经申领了排污许可证。而当督察组询问惠农区环保局是否收到企业申请恢复生产的报告时,环保局负责人表示,并未收到申请。
“整个园区从2016年中央环保督察以后就要求整改了,这家企业还这么干,是典型的顶风作案!”国家环境保护督察办负责人表示。
“回头看”再掀环保风暴
“没想到刚开了几天就被督察组发现了。”一名企业负责人在检查中发出这样的感叹。
此前在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中,红果子工业园区就因多家企业无组织排放而被责令进行整改,要求园区内所有铁合金企业、碳化硅企业在生产设备上加装除尘设施,彻底解决大气污染问题。“目前,园区内企业已按整改方案整改完毕了。”惠农区环保局有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除了建设除尘设施外,目前已有80%的企业都建设了堆料仓库,防止粉尘散逸,我们计划在6月底对园区内所有企业进行整改验收。”
“从今天的检查结果来看,园区也做了一些整改工作,但部分企业依然存在问题。”督察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整改效果还没有满足群众的诉求,整改工作还不够彻底。”
事实上,此次“回头看”的主要任务就是紧盯督察整改不力,甚至是“表面整改”“假装整改”“敷衍整改”等生态环保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重点检查列入整改方案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查处整改情况,重点督察人民群众身边生态环境问题立行立改的情况,以及地方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严肃责任追究的有关情况。
截至发稿前记者得知,当天发现的问题企业已由督察组正式移交当地政府。当地政府已责令两家企业立即停产整治,并分别处以罚款3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