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西北监督站一名普通的核安全监督员,也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我只是一直在努力做一名“四个合格”的共产党员。但作为西北监督站这个集体的代表,作为一大批在大西北默默奉献的监督员代表,我很想在这里跟大家一起分享我们的故事。
2007年,受到“两弹一艇”元勋及一大批核事业科研、生产先辈艰苦奋斗精神的感召,我放弃了东部家乡稳定的工作和生活,来到大西北,立志为祖国的核事业做出更大贡献。这一呆就是11年。11年间,我亲历了西北监督站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无数与我一样怀揣理想的中青年才俊,从五湖四海汇聚到这片荒凉却充满热血的土地,挥洒汗水和青春。
西北监督站承担着西北五省(区)的核与辐射安全监督任务。西北地区面积大,自然条件恶劣,近年来任务量不断增加,现在较之2010年翻了3倍多。我们监管的项目所处位置大多交通不便,站里的监督员年人均出差要在180天左右。这个简单数字的背后,是戈壁荒漠、国境线的雪山、深山的矿井、闹市的医院、村镇辐照装置里的足迹,是他们对家庭的愧疚和对事业的忠诚。西北监督站第一任领导曾经在一篇诗文中这样豪迈地写道“我为祖国戍核边”!事实上,西北监督站很多同志一直面对的是两地分居的相思、单职工家庭的困顿。可是,比起老一辈核工业人,“荒漠不荒事业,缺氧不缺精神”,在戈壁滩里“安下心、扎下根,献了青春献子孙”,这又算得了什么?西北监督站人正是以这样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时刻鼓舞着自己,以核安全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励着自己。
站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常年驻扎在戈壁里的大型核工业基地。面对着祖国核能事业的迫切需求、技术要求高同时又非常敏感的重点设施,他们深入钻研一人多高的文件资料,深入到放射性厂房可达的每一个角落勘察情况,圆满完成历年驻厂监督任务,有力保障了我国唯一一座动力堆乏燃料后处理厂的安全运行,锤炼了我国唯一一支后处理厂现场监督队伍。
他们工作在设施现场,每天面对的是数据、图表和成千上万的管线设备,还有放射性损害的风险。下班后工人们乘坐火车返回了城市,他们依然住在戈壁中,寂寞的大风、经常泛起的漫天黄沙、晴朗夜晚锦缎般的银河,这些别样的景致,都成了他们才有的“诗和远方”。特别是在七八月的酷暑,厂房内30多摄氏度的高温下,他们身着两层防护服,戴着两层口罩一待就是一天,汗透重衣,呼吸不畅,他们始终在坚守,始终在践行着“严慎细实”的工作要求。
每次部领导到基地去检查一定会去现场监督员的宿舍进行看望与慰问。西北监督站驻现场监督组荣获“甘肃省直机关工委2014~2016年度青年文明号”称号,我本人也获得了2018年度甘肃省直五四奖章。面对这些沉甸甸的关怀和荣誉,我们唯有兢兢业业,为维护西北地区的核与辐射安全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不辜负崇高使命和领导的重托。
作为一名党员、一名支部书记,我觉得自己必须做好两件事:一是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面对急难险重的任务带头冲在前面;二是越是在艰苦的地方越要发挥组织的力量、团结的力量,把对党员群众的关心、教育融入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给大家鼓足劲,给队伍塑好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