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清市以工业园区集中供热提升环境空气质量,打赢蓝天保卫战为重要抓手,采用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燃煤耦合污泥焚烧发电凸显环境效益。据了解,集中供热使江阴和元洪两个工业园区每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3162吨、氮氧化物排放470吨。在元洪投资区的燃煤耦合污泥发电项目,每年消纳生活污泥5.4万吨。
园区集中供热全覆盖
改善园区环境,企业不再担心污染排放和安全等问题
记者近日来到福清市元洪投资区的用气大户,国内单机最大的大豆浓缩蛋白质生产企业——福建长德蛋白科技有限公司。走进生产区内只闻机器生产声,不见烟囱和冒烟,这得益于元洪投资区内集中供热项目对企业自备燃煤锅炉的完全替代。
宏港纺织科技有限公司也是一家用气大户。“取缔自备锅炉后,虽然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但集中供热可以改善生产区环境,企业也不再担心自身的污染排放和安全等问题。”宏港纺织总经理郑春光如是说。
早在10年前,福清市就在江阴工业区开始集中供热试点。利用江阴工业区内2×600MW火力发电机组的余热蒸汽进行供热后,共拆除工业区内燃煤小蒸吨锅炉23台,年减排二氧化硫2121吨,氮氧化物284吨。
江阴工业区集中供热取得成功后,2017年,福清市政府又开始对融侨开发区、元洪投资区、江阴工业区、龙田经济开发区等四大园区启动10蒸吨/小时以下的高污染燃料锅炉改造工作,先后共有48家企业66台高污染燃料锅炉完成淘汰整治任务。
福清市副市长潘俏黎表示,福清市围绕划定禁止燃用高污染燃料区域、制定提升空气质量行动计划,对工业园区内企业自备锅炉进行专项整治和燃煤锅炉改造提升整治工作,做到集中供热全覆盖。
创办于1992年的福清元洪投资区,是我国第一个外商成片开发的工业集中区。由福州和特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资5.2亿元承担的元洪投资区热电联产集中供热项目,于2016年12月正式投入运行后,让这一老牌国家级开发区焕发岀绿色生机。
据介绍,元洪投资区内的印染、建材、食品等19家企业已全部接入供热管网,关停工业锅炉22台,共计343蒸吨,全年减少燃料煤用量约6.13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1000多吨,氮氧化物排放量180多吨,减少烟尘排放843多吨。
实施燃煤耦合污泥焚烧发电
污泥实现无害化处置,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污水处理规模迅速扩大带来污泥量剧增。福州和特新能源有限公司利用元洪投资区热电设施主动推进燃煤耦合污泥发电技术,充分利用热电厂现有设施,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进行无害化处置。
记者在元洪投资区热电厂看到,一辆载满污泥的运输车驶入厂区干煤棚,将污泥卸下后,抓机将污泥送入输煤系统、碎煤机破碎后,由皮带输送机送入热电厂循环流化床锅炉一起掺烧。
福州和特新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雪辉介绍说,燃煤耦合污泥在锅炉燃烧产生的烟气进入尾部烟道,经省煤器、脱硝系统、空气预热器后,进入“布袋+电除尘器”除尘,然后经引风机加压引入脱硫吸收塔装置,脱硫除尘后的烟气经80米高的烟囱排入大气。锅炉炉底煤渣和除尘器捕集下来的煤灰进入除灰渣系统,除灰渣系统为灰渣分除方式,灰渣由专用密封型汽车定期外运综合利用。脱硫石膏经脱水后外运综合利用。
杨雪辉说,元洪投资区的污泥消纳能力目前约为225吨/日,耦合掺烧的污泥目前主要来自福建海峡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属的洋里污水处理厂及福州周边地区市政污水处理厂的生活污泥,每日约150吨,还有75吨的消纳空间。下一步,元洪投资区还计划建设二期污泥耦合焚烧发电项目,消纳方圆100公里内的生活污泥。
据悉,利用现有热电厂协同焚烧处置周边地区污泥,不仅可以缩短建设周期,降低污泥处理设施的建设投资,还可节省运行成本。同时,利用污泥作为辅助燃料,也可提高企业的自身经济效益,满足越来越严格的环境要求。福州和特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严勇说,“燃煤耦合发电能大大减少污泥的体积和重量,最终需要处理的残留物量很少,并可作为建筑的辅助材料。”
集中供热催生环境多重效益
原料互供的循环经济模式持续带来便利和实惠
元洪投资区集中供热项目投产供汽后,在园区内一个原料互供的循环经济模式正持续带来便利和实惠,受到园区企业的青睐。
福清市环保局副局长何名学介绍说,在元洪投资区,和特新能源公司的污水被纳入富春紫光污水处理厂进行净化,污水处理厂净化园区污水产生的污泥则由和特新能源公司进行耦合发电;融泉净水剂公司生产净水剂可以使用和特公司集中供热的蒸汽,而融泉公司生产的净水剂是和特公司集中供热锅炉除盐水净化的药剂之一;志坤能源科技公司使用和特公司集中供热蒸汽处置含铜的危废水中的副产品氨水则是和特新能源公司集中供热锅炉烟气脱硝工艺系统的药剂。
福清市推进区域集中供热、热电联产和耦合污泥焚烧发电,这是改善区域环境、降低区域经济能耗、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举措,也达到了节约能源、改善环境、提高经济与环境效益的多重目的。
去年,福清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1%,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在福州七县(市)中排名第三。与此同时,福清全市工业经济仍旧保持快速增长,跻身全国工业百强县第49位,成为全省第三个、福州市第二个财政收入超百亿元的县(市),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民生效益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