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称可燃冰的天然气水合物,被普遍认为是21世纪最具潜力,可接替煤炭、石油的新型洁净能源之一。中国地质调查局副总工程师、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局长叶建良介绍,全球范围内已直接或间接发现的可燃冰矿点97%集中在海洋,其余3%主要位于陆地冻土带。
目前,已有美国、加拿大和我国进行过陆地可燃冰试采,日本和我国进行了海域可燃冰试采。我国尽管起步晚、底子薄,但一次性试采成功,并且是世界上首次成功实现资源量占全球90%以上、开发难度最大的泥质粉砂型可燃冰安全、可控开采,60天累计产气超过30万立方米,意义显著。
我国在可燃冰勘探开采中,正在建立系统优势。2017年,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实现了理论、技术、工程、装备四大领域的全面突破。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金发、北京大学教授兼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工程首席科学家卢海龙等专家看来,除在全球率先建立可燃冰“两期三型”成矿理论、“三相控制”开采理论外,我国还实现了六大技术体系、20项关键技术自主创新,尤其是“地层流体抽取”试采方法有效解决了储层流体控制与可燃冰稳定持续分解难题,这些技术和方案正在申请专利保护。
页岩气是一种优质、高效、清洁的低碳能源。四川盆地是我国页岩气富集区。6月8日,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埋深达3925米的足202-H1井,测试日产气量45.67万立方米,标志着我国在深层页岩气勘探中取得新进展。一直以来,受限于技术等因素,我国对埋深在3500米到4000米的深层页岩气未能获得实质性突破,此次试气成功,对今后将探明的深层次储量转化为可利用能源来说,意义重大。
今年4月,我国首个大型页岩气田——重庆涪陵页岩气田宣布,经过5年建设,如期建成100亿方年产能,相当于新建一个千万吨级大油田。这标志着我国页岩气开发突破了技术、环保、市场等一系列制约瓶颈,加速迈进大规模商业化发展阶段。
中石化涪陵页岩气勘探开发公司总经理胡德高告诉记者,从2012年11月涪陵焦页1HF井取得页岩气勘探突破,到2015年完成一期50亿立方米年产能建设目标,再到如今建成100亿方年产能,涪陵页岩气田不仅跻身全球除北美之外最大的页岩气田,也有力催化了我国页岩气商业开发。
在涪陵页岩气田的成功示范下,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页岩气开发正快速跟进。中石油长宁-威远页岩气示范区已于2016年建成。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负责人马新华说,去年已产气30亿方,2018年预计可达50亿方。
氢能作为一种完全无污染零排放的绿色高效二次能源,是联系一次能源和能源用户的中间纽带。它生产不依赖化石燃料,储量丰富,被誉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是世界能源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燃料电池是高效清洁利用氢能的最佳方式。我国《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将氢能与燃料电池确定为20个能源科技重点创新方向之一。近年来,各部门密集出台了多项产业政策和规划,大力支持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尤其是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截至今年5月,国内目前已有1200多台氢燃料电池车投入运行,主要的应用类型是公交车和物流车。
今年2月底以来,四川首批十台氢燃料电池公交车陆续在成都市郫都区投入载客运行。这批氢燃料电池客车由东方电气和蜀都客车联合制造,其中最核心的燃料电池发动机、驱动电机及控制器由东方电气提供,整车由蜀都客车提供。
东方电气氢燃料电池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鄢治国说,从载客运行数据看,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百公里氢耗近4千克,续航里程500至600公里,加氢时间3至5分钟,具有续航里程长、加注时间短、零污染排放且无二次污染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