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晨练都要习惯性地朝贺兰山看一眼,市区空气质量好不好,能不能看清贺兰山就知道了。现在都没有看贺兰山的习惯了。”正在晨练的银川市民高女士说。
高女士的感受与环保部门的监测数据互相印证。宁夏回族自治区环保厅环境监测处出具的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月~7月,全区PM10浓度为8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7%;PM2.5浓度为3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5%;平均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3.3%,同比上升5.9%。银川市优良天数增加17天,成为全区唯一一座颗粒物实现双位数大幅下降的地级城市,其中PM10浓度下降20.9%,PM2.5浓度下降29.4%,达到近4年来最好水平。
宁夏回族自治区环保厅最新公布的全区环境空气质量排名显示,1月~7月,银川市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幅度位居全区第一,生态环境部公布的上半年169城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率排名中,银川位居全国前三。
知耻后勇,决心发力驱霾治污
宁夏的空气质量,首看银川。从2016年以来,银川市大气主要污染物浓度居高不下、生态环境部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经常靠后,到今年上半年颗粒物双位数下降、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幅度位居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一位、全国169个重点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改善率排名前三,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银川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转身为全区的“排头兵”。
自2017年供暖季开始,银川市大气主要污染物浓度就居高不下,同时也在生态环境部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当中常常靠后。
“遇上重污染天气时,窗户都不敢开,出门要戴口罩。”市民王女士说,空气质量好曾经是银川的“名片”,看着这张“名片”蒙灰,每个人心里都难受。空气质量的“一路走跌”,群众的反映也愈加强烈,攻坚大气污染防治迫在眉睫。
面对空气质量主要指标不降反升的严峻形势和国家“大气十条”收官考核的严格要求,宁夏主动对标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高线,严守环境质量改善底线,果断启动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对各市工作实行定期调度、通报提醒、预警约谈、督查督办。自治区政府先后向各市下发空气质量预警函、督办函共52份,几乎每一批次的预警函、督办函中,银川都位列其中,有效增强了银川市攻坚大气污染防治的责任感与紧迫感。
知耻而后勇。银川市也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发力驱霾治污。通过厘清大气污染防治任务,银川市实行清单管理,明确目标任务等举措,举重拳落实问题整改,对水泥、铸造、砖瓦窑、铁合金、电石、碳化硅等行业企业实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停限产或错峰生产,启动了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实行机动车单双号限行,围绕扬尘污染、燃煤管控、工业排放、机动车排放管控和秸秆禁烧等方面,精准施策、压实责任、集中攻坚,全力打好蓝天保卫战。
辛苦付出终有所得。今年前7个月,银川市环境空气颗粒物双位数下降,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幅度位居自治区第一位,并在全国169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改善率排名第三。
双重通报,既晒“面子”又翻“里子”
据宁夏回族自治区环保厅环境监测处处长户鼎荣介绍,从国家到地方,开展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排名通报约谈机制打通了政府作为和群众参与的“最后一公里”,对推动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排名多以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依据在城市间作“横向比”,谁的空气质量好,谁排名靠前,鲜有城市自己跟自己进行空气质量改善幅度“纵向比”的榜单。
就宁夏来说,开展全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排名始于2014年。记者梳理发现,依据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横向比”,人口、工业企业相对集中的银川,不论是月排名还是年度排名,银川总是“垫底”,作为宁夏的首府,银川市委、市政府“压力山大”。
宁夏社科院研究员李禄胜分析指出,在同等措施下,工业企业相对较为集中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改善难度,远远高于工业企业较少的城市。
经过全区大气攻坚期间的探索与酝酿,自治区环保厅于今年年初发布了《201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环境空气质量排名通报方案(试行)》,自2018年1月起,对5个地级市和宁东能源化工基地、8个市辖区、14个县(市、区),实施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和改善幅度双重标准评价、排名,并每月、每季度、每半年和年度向社会公布。通报不仅把环境空气质量主要指标公布于众,还要把城市空气质量的改善幅度公布于众。不仅要晒出“面子”,还要翻出“里子”,科学地反映和评估一个城市大气污染治理的成效。
通报方案实施以来,银川市连续7个月已位居全区地级城市改善幅度第一。“正是这份排名,促使银川市成为全区大气污染防治攻坚中的‘排头兵’”。银川市环保局局长王光英表示,这份排名肯定了银川市在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中付出的艰辛努力,也增强了银川打赢蓝天保卫战的信心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