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冬季采用集中供暖已经非常普遍,而南方夏季采用集中供冷却不多见。“特区中的特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将区域集中供冷列为公用事业,由国有企业深圳市前海能源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前海能源”)负责投资、建设和运营,探索在14.92平方公里的土地范围内,建设10个冷站,覆盖19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以实现土地高效利用、绿色环保开发目标。
规划10个冷站覆盖建筑面积1900万平方米
前海桂湾片区二单元的两栋矮层社区公共服务配套建筑的地下,是前海区域集中供冷2号冷站。供冷站地下设施包含制冷机房、蓄冰槽、配电房,建筑面积约11000平方米。在这两栋矮层建筑的楼顶,还有约2500平方米的面积设置了冷却塔。
2号冷站于2015年12月开始安装制冷设备,2016年4月向前海内首个使用集中供冷的大厦——前海卓越金融中心,提供供冷服务。
根据规划,2号冷站的总蓄冷量为14.68万冷吨时,最大供冷能力4.68万冷吨,供冷范围覆盖前海桂湾片区20余栋建筑,服务建筑面积可达213万平方米。由于当前区内使用集中供冷服务的大厦仍处于开发建设期,用户较少,根据用户开发建设时序,2号冷站暂时只安装了一期工程的制冷设备。
这样的冷站,在前海共规划有10个,每个冷站负责向半径不超过1.5公里范围内的建筑物供冷,建成后总供冷规模40万冷吨,覆盖建筑面积1900万平方米。根据规划,前海建筑体量为2600万至3000万平方米。据此计算,前海63%至73%的建筑面积将采取集中供冷模式。
据了解,前海已将区域集中供冷列为公用事业,并将其纳入市政公共设施。规划中需建设的90公里市政供冷管网,正在随着市政道路施工同步铺设。前海的土地出让始于2013年7月,从2014年起集中供冷被列为商业地块土地出让条件之一。目前已有35个商业项目确定使用集中供冷模式。为确保区域集中供冷的规范化运营和可持续发展,目前,前海正在研究制定区域集中供冷管理办法及监管细则。
前海能源总经理傅建平告诉记者,前海的办公、商业、酒店等建筑基本上都会采用集中供冷形式,但零散建筑和住宅类项目尚未纳入。“办公、商业等建筑用户用冷需求比较集中和规律。居住类项目由于用冷需求个性化比较强且零散,使用集中供冷的成本不一定比用家用空调成本低。”
目前,除了2号冷站一期工程已投入供冷外,前海能源还已启动4号、5号、6号、10号四个冷站的设计与建设,并将根据各冷站服务范围内用户需求推进项目进度,以确保冷站建设与用户需求相匹配。
土地高效利用用户冷费下降
按照传统供冷方式,商业和办公建筑普遍采取自建中央空调供冷,每栋建筑都需要设置大面积的制冷机房,并在顶楼建设一组冷却塔。而前海推行的区域集中供冷,则将半径不超过1.5公里范围内的建筑物的制冷机房和冷却塔集中附建在一个公共空间的地下和楼顶,实现土地集约利用,同时节省能耗。
目前已开始建设的4号和6号冷站分别设在前海交易广场和前湾信息枢纽中心地下,5号和10号冷站设在公共空间地下。
在集中供冷的收费标准上,前海能源定了“两个不高于”原则:一是接入费不高于用户自建成本,“约只有原成本的70%左右”;二是使用成本(含能源和维护成本)不高于自建。
以最先使用集中供冷服务的前海卓越金融中心为例,该项目用冷建筑面积12.68万平方米。按照接入费每平方米135元和使用费每千瓦时0.56元计算,对于用户而言,初始投资共1711.8万元,与自建相比节省了一半以上,每年用冷费约1363万元,可节省约38万元。此外,自建制冷设施,需要占用约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设置空调机房。采用集中供冷后,用户只需设置200平方米的板换间用于安装设备转换装置,节省了90%的空间。并且,楼顶上也无须建设冷却塔。
为了确保用户使用成本不高于自建,前海区域集中供冷采取冰蓄冷技术。“制冷机利用夜间低谷电价,制冰并存在蓄冰池,形成冰水混合物,白天将冷量释放输出。”傅建平说,夜间多用电、白天少用电,实现电力的移峰填谷,不仅可以降低系统运行费用,还可使前海区域内少建一座220千伏的变电站。
由于区域集中供冷在前海被列为公用事业,土地使用、冷站建筑物建设、供冷管网铺设由政府保障,前海能源仅负责供冷设施投资、安装和运营维护。“政府对前海集中供冷的支持力度很大,包括设置冷站的建筑物以及用户的管网建设成本都由政府承担,没有加给投资方,也没有加给用户。”傅建平说。
按照前海能源的测算,集中供冷设施的使用寿命大约25年。在土地使用成本、管网成本由政府财政投资承担的情况下,该公司预计15年可收回投资成本,整个项目预估能获得8%的投资收益率。
据傅建平介绍,与常规中央空调相比,前海通过区域集中供冷可节能约12%,每年可节省约1.3亿度电,相当于减少使用约1.6万吨标准煤,减少约13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记者了解到,节能主要来自两方面原因:一是区域集中供冷通过采用大型高效节能设备以及大规模供冷,可以确保设备长时间在高效区间运行,能够减少能源消耗。二是相比于传统的物业公司兼管冷源系统,区域集中供冷通过专业化运维管理团队,对设备和系统进行精细化管理,可以提高整个系统能效。
探索海水冷却、余热利用、再生水利用三大技术
为了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进一步实现节能环保,前海能源还将在前海区域集中供冷项目上探索海水冷却、余热利用、再生水利用等技术应用。
海水冷却是将处理过的海水作为区域供冷的散热载体,减轻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城市微气候。该技术对取水口处海水深度、水动力、水质有一定要求。傅建平表示,未来前海7号、8号、9号三个冷站将在对海洋环境影响可控的情况下,探索利用海水对制冷系统进行冷却。
余热利用则是运用发电厂的高温蒸汽等余热为区域供冷系统提供动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形成能源的梯级利用。前海能源将在10号冷站项目上,探索利用妈湾电厂的蒸汽余热代替传统电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确保系统稳定性,将控制冷站利用电厂蒸汽余热制冷的比例在30%左右。”傅建平说。
再生水利用技术是通过利用污水厂处理后的再生水作为区域供冷系统冷却水源,提高再生水利用率。傅建平告诉记者,2号冷站原本计划使用再生水,但由于南山污水处理厂提供的再生水暂未达到空调冷却水水质标准,因此目前冷站暂时用自来水进行冷却,待未来污水厂的水处理工艺升级后,再用水质达标的再生水进行冷却。
此外,未来前海能源还会针对特殊用户需求,提供部分集中供热服务。比如规划中的国际医院需要蒸汽消毒和洗涤,还有学校、酒店的生活热水供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