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碳交易

请登录

注册

环保,需要你我行动

2018-09-04 08:54:49 人民网-人民日报
A A
家在陕北的张昕,大学毕业了,邻居问他的父亲:“你儿子去哪儿工作了?”父亲回答:“搞环保去了。”邻居说:“去打扫卫生了呀。”

家在陕北的张昕,大学毕业了,邻居问他的父亲:“你儿子去哪儿工作了?”父亲回答:“搞环保去了。”邻居说:“去打扫卫生了呀。”

“我是2012年毕业的,6年前,很多人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还是很简单、单一的。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环保意识渗透到衣食住行中。比如,用什么保鲜膜是环保的,穿哪种衣服是无毒环保的,绿色发展越来越深入人心,这是很棒的事情。”张昕说。

毕业时放弃不错的工作机会,专职从事环保公益事业,因环保事业的成就被评为西安市“首届十大杰出好青年”,张昕走的是一条不同于大多数同龄人的路。

环保需要有无限热情的青年人

大二的时候,“地球一小时”还是很新潮的活动,张昕为了参加这个活动在陕西的推广,就接触到了陕西青年与环境互助网络,这是由陕西各大高校大学生组成的跨学校社团组织,主要工作就是号召大学生投入到环保行动中。

社团组织有做暑期调研的惯例。2010年暑假,张昕在网上发了一个帖子,征集一起做暑期调研的小伙伴,主题是浐灞生态区环境改造居民满意度调查。2011年西安要举办世博会,政府对此地做了大量环境改造工作。

很快,16位来自五湖四海的大学生组队成功:重庆大学文学社社长、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工作者专业“学霸”、西北农林大学园林设计专业“小霸王”等等,个个“身怀绝技”。

炎炎夏日,16个人冒着35摄氏度的高温来到浐灞。因为资金有限,他们租了两间将要拆迁的民房,大家挤在两个房间的大通铺上。根据计划,他们在西安世博园周边考察10天,最后需要完成一份调查报告,一个小型纪录片,一张绿地图,以及一张植物普查图。

“太阳暴晒,我胳膊脱了三层皮。晚上12点以前大家没有睡过,晚上9点才从外面赶回来,吃完饭就赶紧整理白天的调查数据。”张昕说,“辛苦是真辛苦,但也真正锻炼了自己,收获很多。”

张昕从办公桌上找出来当年绘制的绿地图。整张地图手绘完成,灞河横穿其间,石榴、棣棠、合欢等不同植物都有形象的图标,镶嵌在河流两边。“10天的时间里,我们也凝聚了很多感情,大家成了要好的朋友。”张昕说。

但这次调研让张昕感受最深的还是青年人参与到环境保护中的热情。“我们是无偿的,但是我们愿意付出比有偿更多的热情、精力和智慧。”张昕说,“我们这批人现在还是忠实的环保志愿者,我们相信青年人的力量是推动生态环境变好的一大动力。”

观念转变为行动,改变才真正开始

2012年毕业的时候,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张昕面临选择,一边是待遇不错的工作机会,一边是自己投入了感情的环保事业。他最终听从了内心,到了陕西青年与环境互助网络环保组织,继续从事环保工作,成了这个社团联盟的第一个全职工作者。

刚刚走上新岗位的张昕对工作充满了期待,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组织更多青年人加入到环保的队伍中。大学生节能宣传、节水宣传、低碳生活方式普及……活动组织了一场又一场,可是他在现实生活中观察到,青年人依然频繁使用一次性用品,出行不考虑低碳方式,缺乏绿色消费选择。甚至相比老一辈,年轻一代由于物质生活的丰裕更缺乏节约资源的意识。

刚做志愿者的时候,张昕会跟同伴一起在校园铲除小广告,去秦岭山里捡旅游垃圾。可是几年下来,张昕困惑了:秦岭这么大,垃圾能捡完吗?自己所做的真的有意义吗?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这样的挫败感也深深困扰着团队的其他志愿者。他们看到,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的支持大多停留在表态阶段,他们愿意在环保横幅上签字,却不愿意少用一个塑料袋。这些现状让张昕渐渐明白从观念到行动的转变中间还横亘着一个鸿沟。“我们希望搭建更多的桥梁,提供更多的创新模式,让青年人感受到环境与自身的利害关系,可以把环境保护这件事融入生活中。”张昕说。

张昕和志愿者团队带领青年大学生来到陕西的山河第一现场,与他们一起认识本土环境,目睹日益恶化的生态。他们还与西安当地电视台合作,制作“西安山河调查”节目。通过电视台的摄录培训,将大学生分散到西安各个角落,拍环境纪录片,然后在电视台播放。节目播出后,社会反响强烈,有人专门打电话到电视台表示关切:护城河在南边进进出出还都是清水,原来它在东北段有那么脏的一段。

“这两年,经过环保部门的努力,这段水质已经有了很大改观。学生们拍的一系列的视频,一方面可以推动环境改善,另一方面也给古城留下了一份环境影像档案,让大家知道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这些活动让青年人看到了真实的环境面貌,他们才有动力采取行动。”张昕说。

用正能量吸引更多人承担社会责任

从2009年接触环保,到现在已经近10年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积累,张昕看到“环境保卫战是一场持久战,人是社会行为的主体,只有当我们的行为发生改变才能影响环境的改变,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张昕回想起了自己刚上大学时候的情景。“我当时是偶然间接触到陕西青年与环境互助网络的‘环保卫士’的。我身边的大多数同学,除了上课,就是打游戏、逛街、睡觉。可他们不同,他们愿意花更多的时间、精力让这个世界变得好一点,这种积极的能量对我吸引力很大。”于是,他才成了这个社团的长期志愿者。

张昕体会过“正能量”的引力,他也看到更多优秀的人被他们吸引,加入到志愿者的队伍中。他希望他和他的小伙伴可以把力量传递,让更多人成为优秀的社会责任承担者。在一次图书馆举办的活动中,张昕作为嘉宾之一被邀请分享个人经历和对环保的思考。一位互联网传播领域的青年专家听了他的演讲,在活动结束之后,找到了张昕。

“他当时对我讲,没想到有一批这么有魅力的青年人在保卫着自己的家乡,他也愿意贡献一份力量。后来,他还给我们提了很多好的建议。”张昕说。近两年西安每到冬天雾霾都很严重,网络上有不少责备的声音,其实这些责备的人正是有环境意识和环境诉求的人,社会机构的责任就是引导他们成为环境的守护者和环保行动者。

那么怎么引导呢?团队经过商议,在“陕西青年与环境互助网络”微博账号上发起了一个“我能为环境做什么”的有奖活动。微博互动很活跃,有的人连续几天定点拍摄终南山的情况检测空气可视度,有的人每天拍城墙看是否有垃圾。还有一个同学留言“今天我在食堂吃的饭,没有带回宿舍,省了一个塑料袋”。“看到这些留言,我看到了更多的希望。如果行走在一条正确的路上,就会寻到很多有共同想法的人跟你汇流,然后共同开拓道路,延伸道路。”张昕说。

行动的人越多,力量就会越大。处在环保一线,张昕感受到了方方面面的改变。政府部门里变化最明显的就是省环保厅,在张昕看来,环保厅最初组织的宣传活动就是发宣传单、喊口号,收效甚微;现在,环保厅开始支持志愿者盯防污染源,曝光违法行为,还制作了许多环保科普的动漫、书籍等,宣传更具针对性。“期望更多的人将环保意识转化为环保行动。”张昕说。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