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大背景下,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柱产业,环保产业能否化解成长中的困难、担起大任?生态环境部近日印发的《关于生态环境领域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再次强调加快推动环保产业发展,为产业发展提振信心。
今年以来,资本市场对环保行业从热捧狂飙到回归理性,使不少环保上市或拟上市公司估值走低。加之去年年底开始,国家严控地方 PPP 项目融资、新一轮去杠杆启动,环保企业融资渠道收缩、融资成本上升。
最直接的表现是,不久前神雾集团、盛运环保、ST 中安、凯迪生态等一批环保企业出现违约,东方园林10亿元债券发债失败。上述系列现象和事件导致各界对环保产业“唱衰”的声音不断。
《指导意见》的出台如雪中送炭,其中明确生态环境领域的“放管服”改革,要以推进环保产业发展为抓手。环保产业这一政策主导型产业再次获得支持。不仅如此,细读《指导意见》,发现其中对影响环保产业发展的现存问题给出了解决之道。
比如,环保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被关注。来自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的数据显示,大型民营环保企业的融资(如发债)成本普遍上升3个百分点以上,中小型环保企业几乎无法融到资金,不少企业因而面临资金链断裂和违约、倒闭等严峻挑战。
但同时,污染防治攻坚战是一场大仗、硬仗,各地在推进过程中,治理需求大、市场大,资金需求更大。如何打好这一战役?《指导意见》中提出,“加快生态环境项目实施,释放环保产业有效需求”、“ 创新绿色金融政策,化解生态环保企业融资瓶颈制约”。
一方面,为污染治理项目资金提供保障,“建立健全中央环保投资项目储备库;建立项目储备、实施成效与资金安排联动机制。”
另一方面,着力帮助环保企业走出融资困境,针对科技型环保企业等缺乏资产担保融资的问题,“鼓励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推动开展排污权、收费权、应收账款、知识产权、政府购买服务协议及特许经营协议项下收益质押担保融资。”
同时,PPP项目也在进一步规范的基础上,得到肯定和支持。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大规模调整 PPP 项目政策,大批环保类 PPP 项目被叫停,直接导致参与项目的环保企业无法继续获得融资。
《指导意见》明确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过程中,“采取多种方式支持对实现污染防治攻坚战目标支撑作用强、生态环境效益显著的PPP项目”,这对参与PPP项目的环保企业来说也是利好消息。
又如,恶性低价中标这一环保行业顽疾再次被“点名”,《指导意见》明确“加强行业规范引导,促进环保产业健康发展”。近年来,虽然恶性低价中标现象有所好转,但仍然影响着行业收益率。对此,《指导意见》提出“依托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等研究发布重点领域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基准收益率,引导行业投资合理收益。”
此外,还将“开展生态环保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对企业形成约束;而“ 分类制定出台《生态环境项目技术标评标指南》,指导招投标机构完善评标流程和方法,加大生态环境技术和生态环境效果评价分值权重”,将从招投标机制的根本上有效遏制恶性低价中标的出现。
再如,价格、税费问题一直是环保企业最关心的话题之一。在价格方面,目前环保行业污水、污泥、固废处理等收费机制亟待完善,而实施绿色价格机制将从服务价格和市场容量两个方面利好环保行业。
不久前,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创新和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的意见》,对污水处理、固废处置、节能减排等多个领域的价格形成机制做出了指导。比如,明确城镇污水按照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置成本并合理盈利的价格机制进行动态调整;到2020年年底前,全国城市及建制镇全面建立生活垃圾收费制度等。
《指导意见》强调加快落实这一机制。而更加细化的“研究完善市场化的环境权利定价机制,推动环境权益及未来收益权切实成为合格抵质押物”,更有利于资本市场对环保企业运营资产的估值提升,提振市场对于环保行业长期投资的信心。
对于环保企业多次呼吁的税收优惠政策,《指导意见》则明确“配合有关部门制定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税收优惠和补贴政策,积极落实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和第三方治理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以上只是以点带面的几个方面,可以看出,决策层对行业、产业在发展中的动向正在保持时刻关注,对问题也能够及时“把脉问诊”、“开方诊治”。实际上,《指导意见》还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更加详实有效的措施,希望新政出台后能快速体现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上,让环保产业迎来柳暗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