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中网进入经济结构调整期,这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门槛,日本奇迹就是倒在转型的过程中。日本是被选民绑架面无法做出结构调整,中国的转型则是被体制内的利益集团阻,这意味着中国首先要推行政治改革才能对经济转型做出回应。非常不幸的是,美国的经济转型也在同时发生,中国转型更为复的局面,史无前例。
在1980年代,由于货币升值以及国内需求减弱,日本制造业开始大规模外迁,日本经济进入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的阶段。但日本在金融自由化与资本开放的路上陷泡沫,制造业也没有跟上1990年代“新经济”的步伐。中国也步入同样的阶段,即制造业由技术追赶过渡到创新和升级的阶段,同时经济产业结构向服务业扩张。这个转型阶段需要金融体系与创新体系的支持。
但是,中国除了政府不计成本的在军事等战略技术领域进行投入之外,市场上没有任何创新迹象,中国缺乏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更缺乏促进创新的制度环境、文化与人才,政府控制着人们的教育和思想,官僚把持着科研体系,支持创新的财政补贴大多被内外勾结套取,制造业企业忙于搞地产开发或资本套利。
中国的金融体系仍然在政府管制下假装市场化生存即使想要塑造一个更加市场化并有利于中小企业与创新的金融体系,可能需要很多年的时间,而这一过程是否顺利也值得怀疑。因为日本金融改革20年多年后的今天,也没有实现这一目的。
产业升级在执政党的重要文件上出现了十几年,但从没有得到执行。美国虽然衰退,但只是经济结构问题,而且美国有全世界最好的金融体系与创新机制,能够很快恢复活力。但中国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经济转型不可能进行。所以,当中国追赶到一个需要转型的阶段后,将会因政治体制不能变轨而停滞不前。
但美国已经对中国的追赶做出了反应,即调整经济结构,实现“再工业化”。金融危机让美国人看到了缺乏制造业支撑的经济无法保持长期繁荣,仅仅依靠美元的主导性地位已经无法保持美国的经济霸权。危机爆发后,美国制造业出现回流趋勢.页岩油气的大规模开发让美国能源成本大幅降低,这有利于制造业。
根据长波理论,在一个经济长周期的下行期,往往是新技术与新发明产生的阶段,成为下一个繁荣周期的发动机。现在,美国正在开启“第三次工业革命”,3D打印技术、电动车、新能源、生物技术等都在快速发展,中国还在传111究产业的产能过剩中挣扎,创新毫无头绪。
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再工业化”战略以及货币贬值,构成对中国高端制造业的挑战,低端产品则遇到东南亚等地区的竞争,尤其是墨西哥和印度正在推动经济改革。中国的出口业也在遭受人民币升值、人口红利逆转、成本大幅上涨的挑战。
除非中国通过技术升级与结构调整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以及更多地依靠内需,否则,中国将遭遇日本式的危机,结构性问题长期存在而无法解决。地区间的不平衡以及巨大的市场规模或许可以为中国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但严重的贫富差距与过高的房屋价格削弱了这一潜在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