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体制改革已经明确将促进区域电力平衡和需求侧负荷资源的优化配置列为今后电力工作开展的重点。随着售电侧改革的逐步深入,售电侧市场正在逐步放开,各类型的售电主体和售电模式逐步涌现,需求侧负荷响应作为用户侧负荷资源集成的重要手段,其应用和发展对于实现区域负荷资源的优化配置,保证区域电力平衡具有重大关系。
具体而言,售电侧放开和需求侧响应之间的内在关系体现在如下几点:
(1)需求侧响应为售电侧放开后的用户侧负荷资源平衡提供新方式:
在售电侧逐步放开的背景下,不同类型的售电主体进入市场售电市场,售电主体与电力用户通过售电市场进行电力交易,需求侧负荷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也随之增加。借助需求侧响应的新型模式可以快速有效的整合用户需求侧的负荷资源,降低用户侧风险不确定性对市场的影响和冲击,保障在区域电力平衡的过程中负荷资源得到最优配置,用户和售电主体得到收益共享。
(2)售电侧放开为需求侧响应工作的开展提供市场化的机制和交易平台:
需求侧的响应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市场价格的引导来实现用户对负荷的合理调整,本质上是一种市场行为的反馈。因此,需求侧响应工作的开展必然依赖于市场化的竞争环境和开放的交易平台,售电侧的放开引入了市场化的竞争机制,为售电侧引入需求侧响应提供了基础性的平台,未来售电侧可以考虑引入相关的市场机制,实现需求侧响应工作的有序开展。
(3)需求侧响应为售电放开后的售电公司提供新型的业务模式:
售电侧放开后售电公司正逐步向综合能源服务商的角色的转变,售电将为用户提供更加多元化的能源解决方案,帮助实提高用户侧的能效。因此,售电公司将具备大规模的用户负荷资源,通过开展需求侧管理模工作,拓展售电公司的相关业务,实现售电公司业务与需求侧响应的对接,能够帮助售电公司充分利用需求侧的负荷资源,实现售电公司业务的多元化的发展。
因此,在售电侧的市场逐步开放的过程中,大量的售电公司开始涌现并参与到电力交易中心的交易中去。此时,用户侧开始具备显著的自主权与选择权,并能够更加灵活地实现负荷间的交易,而在这种市场化的趋势下,区别于传统需求侧管理的模式与方法,需求侧的负荷将作为一种资源参与到电力市场的交易中,用以实现电力的供需平衡和提高电网整体运行效率。
作为售电侧改革背景下的市场资源,售电公司可以将需求侧负荷响应作为自身业务拓展的一个维度,以负荷集成商的身份综合利用自身具有的客户资源参与到需求侧互动响应的市场中去,通过负荷的集成寻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其中,售电侧改革背景下的需求侧响应模式如图1-1所示:
图1-1 售电侧改革背景下的需求侧响应模式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整个售电侧改革背景下的需求侧响应模式中,售电公司可以凭借负荷集成商的形式进入到需求侧响应的交易平台中实现对需求侧负荷资源的充分利用。其中,负荷集成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先进的智能互动技术将自身具备的需求侧资源进行集成,形成可参与需求侧互动响应的资源库,并依据需求侧响应交易平台的实际情况下达负荷响应的实际信号,通过能源管理系统和协调匹配协调节电需求方案与负荷响应计划的相互对应。二是结合电网的实际运行情况与需求侧响应交易平台的供需状态即时向用户传递市场的价格信号,合理引导用户的需求侧互动响应行为。三是与整个需求响应市场的价格机制和结算机制相对接,实现对负荷集成用户的价格补偿和费用结算,承担起交易中间商的角色。
上述内容讲述的是售电侧改革背景下需求侧响应的模式以及其开展实施的相关方案。目前,需求侧的响应市场尚未构建,相关的模式和方案也在探索之中,售电公司参与需求侧响应市场也将是分阶段的一个过程,其参与需求侧的负荷响应主要可以分为负荷集成、市场对接以及平台反馈三个阶段,具体如图1-2所示:
图1-2 售电公司参与需求侧响应市场的分阶段路径
第一阶段负荷集成阶段主要强调先进技术的引入、负荷响应供需的平衡和负荷响应资源库的形成,这个阶段的重点将是集中负荷集成商手中的工商业用户和其他小型用户,使得其能够有序响应市场价格信号,引导其进行有计划的自主需求响应。
第二阶段市场对接阶段主要强调逐步适应未来需求侧响应市场的交易模式和机制,使得售电公司能够以能源集成商的身份快速融入到需求侧的市场交易中,该阶段的重点是逐步完善能源集成商的运营模式,使得其需求侧响应市场要求的交易模式、价格机制以及结算机制等达到有效对接。
第三阶段平台反馈阶段的重点将是实现需求侧互动响应平台与电网系统和能源集成商的信息实时反馈共享,该阶段的重点是将价格信号和供需状况及时有效的反馈给不同类型的需求响应用户。
总体而言,售电公司参与到售电侧改革背景下的需求侧响应将是一个分阶段的过程,需要在未来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