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波澜壮阔发展过程中,发电企业信息化因其核心业务的差异性、成本中心与利润中心的特殊性,而呈现出别样风景与情怀。尤其在这动荡的2008年里,发电企业信息化再次经历了非比寻常的挑战与考验。2009,愈来愈近,等待发电企业信息化的新机遇与新挑战将是什么呢?岁末之际,王聪生在西门子电站自动化有限公司举办的“电力IT”研讨会上做了一场题为《发电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的专场报告。从会后听众的热烈反应来看,王聪生对发电企业信息化的趋势分析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同。
发电企业普遍进入转型期
王聪生认为,发电企业信息化不但顺应时代和国家的发展形势,同时也顺应发电企业的转型需求。2007年10月,十七大提出必须“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2008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成立。中国政府的五化倡议与融合要求,尤其工业与信息化部的成立,无不令人振奋。近期国有资产委员会对128家央企进行了信息化水平评价,并将评价结果拟纳入业绩考核之中。因此,我们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信息化已经引起了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作为央企重兵,中国电力行业下一步的信息化建设无疑将成为重中之重。
自2002年厂网分离至今的5年里,发电企业已经走出了最初的投资创业期,目前正处于关键性的转型时期,部分电力企业正在进入成熟发展时期。在这样的特殊时期,王聪生认为大部分发电企业在业务战略、经营模式、管控方式以及公司定位、信息化建设水平等方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具体来讲,他认为,发电企业已由过去的投资多元化的转向多元化业务和协同经营并存的业务战略;经营模式也从过去的投资管理转向投资与经营并重;管控方式则从过去的董事会管理为主向本部职能管理为主的转型。正是基于这种变化,发电集团总部的定位也有所变化,呈现出从投资中心向投资和经营管控中心转型的发展趋势,各负其责的职能部门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王聪生在报告中说,发电企业的管理水平的普遍提升,过去那种满足于一般的通用管理模式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集中的专业化管理对各种业务需要更深入的了解和把控的能力,这种集团式管理的模式也越来越多。相应的,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各发电集团的信息化水平也发生了质的飞跃,已经走出了过去信息普遍无法集成的落后局面,集团级信息化规划以及各种系统整合方案的纷纷出台,高度集成的信息系统表现出强烈而成熟的需求倾向。
而从业务到战略、从管理模式到商业模式的转型,无不需要信息化提供更为强大的技术支撑。尤其发电企业日益走向集团化运作,强调规模效益,都需要海量信息的支撑。王聪生说,发电企业的管理提升亟需信息系统的支撑。另外一个方面,电厂要成为成本中心,集团要成为管控中心,所有这一切的过程与结果,无不需要信息化建立功勋。
具体来讲,这种来自管理提升的信息化需求集中表现在流程固化与工作落实;沟通协作与科学决策;目标管理与责任体系;知识管理与经验分享;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等五个方面。一个相对成熟的需求池正逐渐催生。然而,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发电企业信息化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发电企业信息化面临的几个主要难题
虽然电力企业信息化已经走过了近20年的历程,但对于许多基本概念的认识到目前为止依然存在争议,甚至许多人对企业信息化到底是什么也还存在各种不同的认识及误区。经过调查,王聪生发现,有的人认为信息化就是计算机化,有的人认为信息化是ERP/EAM/OA等系统的应用,也有人认为信息化是通信网络化、信息数字化,或者信息化是企业资源整合与信息集成,信息化是规划、投资、CEO和C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