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访谈

请登录

注册

江亿院士:尽快停止发展燃气热电联供和冷热电三联供是误读!应把节能当作第一能源

2018-04-08 10:32:11 中国电力新闻网
A A
近日,由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承办,为期一周的第十四届清华大学建筑节能学术周落下帷幕。在这次以公共建筑节能为主题的节能学术周上,
近日,由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承办,为期一周的第十四届“清华大学建筑节能学术周”落下帷幕。在这次以“公共建筑节能”为主题的节能学术周上,清华大学建筑节能中心主任江亿院士做了题为“对我国能源革命的思考”的报告,该报告一经发布,就迅速引起各界关注。有媒体将这一报告的关键主张提炼为“应尽快停止发展燃气热电联供和冷热电三联供”,对此,江亿院士向记者表示,这一陈述脱离前后语境,有断章取义之嫌。
 
节约宝贵资源 不可大力发展天然气供暖
 
一刀切式的停止发展燃气热电联供和冷热电三联供,是对该报告的误读。江亿院士指出,天然气电厂是很好的灵活电源,应该“好钢用在钢刃上”,在电力调峰上用好天然气。而对于北方供暖的热源方式革命来说,燃气热电联产并不合适,不仅增加电网峰谷变化,还占用宝贵天然气资源。因此他才在报告中提出了“北方不可大力发展天然气供暖,更不能大力发展天然气热电联产”的观点。
 
把节能当作第一能源,如何在“以用能总量为导向”的思路下,做好既有建筑的节能运行和节能改造?如何在“以能耗数据为导向的全过程管理”机制下,做好新建建筑节能?如何协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节能减排之间的关系?在本次节能学术周的清洁供暖公开论坛上,江亿院士重点谈及供热领域中的能源问题,并对我国能源革命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
 
他认为,我国能源现状“富煤缺气少油”,而当出现严重雾霾时,会发现主要的污染物是氮氧化合物。所以不能简单地把雾霾归结于煤的使用。从国际油气市场状况进行分析,天然气不是解决中国能源问题的最终途径,只有靠“能源革命”全面发展可再生能源与核能,才能解决能源安全、大气污染和低碳发展三大问题。
 
建筑密集程度 决定北方清洁取暖热源方式
 
此次节能学术周发布的《2018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以公共建筑为主题,报告开篇就对中国建筑能耗的基本现状进行了分析。其中涉及清洁取暖的多种热源方式,及怎样选择和组合热源方式以实现清洁和经济的供暖、热电协同,缓解目前冬季的弃风弃光现象。报告指出,这一问题的关键取决于被供暖建筑的密集程度。
 
针对高密集度的城镇建筑,我国北方地区中等以上城市都已建成较完善的集中供热管网,其80%以上的建筑都可以与城市集中供热管网连接。这就使得这些地区可以充分利用目前的热电厂资源,通过热电联产的热电协同改造,增加北方电网的灵活性,在保障为建筑提供热量的同时,实现电力输出的灵活调节。
 
而针对低密集度的乡村建筑,集中供热网的投资高,运行效率低,因此应发展散的供热方式。除了个别利用工业余热和生物质能的供热外,最现实、高效的和可操作的方式就是分散的空气源热泵方式,这也是北京郊区经过多次反复后最终作为清洁取暖方式而大量推广的主导方式。
 
此外,热泵热风机还可以按照“需求侧响应”方式运行,在电力部门的统一协调下,通过互联网技术统一调度,在保证供暖需求的前提下,参与电力调峰,在实现农村清洁取暖,改善生活状况的同时,为破解电力系统的难题、缓解弃风弃光现象找到一条新的途径。
 
做好建筑节能 亟待相关措施更趋科学严格
 
江亿院士强调,要实现我国北方清洁供暖,除了技术路线,在政策机制方面也需要有重大改革。供热企业方面,虽然对于一次网的保温和管理相对较好,但是大量的二次网跑冒滴漏现象使得耗热量较高,而由于产权不明,相关企业不得不为此买单。
 
除此之外,对于热计量而言,分户供暖并不可取,应该尽量以楼栋或者热力站为单位进行热计量。他强调,降低回水温度是未来供热系统的大趋势,要通过协议温度定价机制来激励热企和热源厂共同投入,使得二者都具有积极性。
 
数据显示,建筑的运行能耗大约为全社会商品用能的三分之一,是节能潜力最大的用能领域。近年来,我国建筑节能标准不断提高,城镇新建建筑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比例基本达到100%、民用建筑面积比重超过40%。
 
可以预见,我国建筑节能将从要素驱动转向为效率驱动,从补贴驱动转向为效果驱动,更加注重能源行业的转型、增效与供给侧改革,更加强化对建筑能耗的总量、强度、效率等目标控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中国建筑节能将在新时代迈向新征程,迎来新发展。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