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要“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当前,电力行业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随着我国电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持续深入,电力行业进一步向着清洁化、市场化、国际化等方向转型。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大唐”)立足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推动企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提质减量 推动发展方式根本转变
在电力供应宽松的情况下,发电企业应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国大唐政研室主任李云峰表示,中国大唐在提质减量方面,主要做了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一是降成本、增效益,盈利能力显著增强。2017年,中国大唐完成发电量516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9%,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4个百分点;在标煤单价同比升高185.66元/吨、减利224.51亿元的情况下,实现利润总额64.68亿元,完成年度考核目标值的170.21%;经济增加值超出年度考核目标值40.93亿元;费用总额占营业总收入比重完成13.6%,比年度考核目标值16.08%低2.48个百分点。
二是去产能、调结构,发展质量明显提升。2017年,中国大唐主动缓核、缓建或取消电源项目1034万千瓦,淘汰落后煤电产能83万千瓦。积极发展先进产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积极推进煤电清洁高效创新发展,核准项目598万千瓦,清洁能源占60%;投产845万千瓦,清洁能源占55%。赤峰塞罕坝风电场装机达152万千瓦,成为国内最大风电场;山东郓城630摄氏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项目成为国家唯一电力创新示范项目。
三是抓治困、控风险,资产质量大幅改善。落实责任,从严考核,对账销号,狠抓低效无效资产处置、“处僵治困”及“瘦身健体”等工作,中国大唐累计减少亏损企业106户,全面完成三年治理任务。压减法人实体107户,超额完成国资委下达的指标。通过采取催收账款、盘活库存等组合措施,压降存量“两金”规模达109亿元;年末资产负债率79.96%,比年度考核目标值81.5%低1.54个百分点,处于行业先进水平;加快剥离非主营业务,完成了华创风能、华宸信托等高风险资产转让,增加收益24亿元。
四是抓安全、促环保,严格履行资源环境责任。安全生产保持稳定局面,圆满完成党的十九大、“一带一路”峰会及全国两会等重大活动保供电、保空气质量和“三北”地区保供热、保民生任务。十九大期间,为北京供电的15家发电企业发电量占首都用电量的70%以上,为大会期间电力安全可靠供应发挥了关键作用。狠抓设备节能环保治理,供电煤耗下降1.57克/千瓦时,近五年累计下降13.25克/千瓦时,先后有114台机组成为全国“能效对标竞赛优胜机组”。超低排放燃煤机组达209台。中国大唐整体单位发电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持续大幅下降,分别仅相当于2012年的4%、12%和7%,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出中央企业应有的积极贡献。
五是抓交流、促合作,境外业务扎实推进。加强与国际能源跨国公司及相关组织交流,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走出去”。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合作建设的北京国际燃机和清洁能源数据监测、人才培训及检修“三大中心”投入运营,双方合作的“助力蓝天工程”及“一带一路”沿线发电项目稳步推进。与法国电力公司共同建设的江西抚州2台100万千瓦项目成为中外能源企业合作典范,盈利能力居江西省煤电企业首位,双方在第三方市场项目合作开发也取得重要进展。积极发展在东南亚、欧洲市场的电力项目,构建了在役一批、在建一批、储备一批的开发格局。工程承包及技术服务业务拓展到多个国家和地区,印度、泰国环保项目成为当地标杆,为我国电力及环保装备“走出去”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非洲圣普援外项目优质高效圆满完成,得到国家有关部委高度赞扬,圣普总理访华期间专程访问中国大唐总部表达诚挚感谢。
优化发展煤电是能源转型的重要战略选择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李云峰认为,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发展与非化石能源大规模发展是我国能源转型的两条主旋律。煤电作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主要形式,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在保障电力可靠性供应、系统调峰、散煤治理、低成本供电供热等方面发挥着难以替代的基础性作用,优化发展煤电应为能源转型的重要战略选择。
从我国资源禀赋来看,煤炭是我国仅有的具有比较优势的化石能源,为煤电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较为充足的资源保障。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格局决定了化石能源清洁发展必须牢牢依靠煤炭这个“牛鼻子”,做好煤炭这篇“大文章”。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17》,截至2016年底,我国煤炭探明储量仅次于俄罗斯和美国,达2440亿吨,剩余可采年限达72年,分别较石油和天然气多55年和33年。以煤为主的资源禀赋决定了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的格局,也决定了以煤电为主的供需格局在中短期内不会改变。
从煤炭利用方式来看,煤电具有大容量、高效率、超低排放等特征,是煤炭实现清洁高效利用的主要形式。经过持续多年的升级换代,我国燃煤电厂实现了全过程(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营)、全要素(气、水、渣、声等)的清洁化发展。煤电、燃煤热电联产机组热效率分别超过40%和60%,先进机组分别接近50%和90%,远高于工业用煤和民用煤的利用效率。大部分煤电机组进行了超低排放改造,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等三项主要污染物的排放绩效已经达到气电机组水平,是工业用煤和民用煤燃烧排放值的十几分之一。燃煤供热机组同样具有高效率、低排放的特征,是治理北方城市散煤污染的最有效方式。一定程度上,煤炭消费总量持续下降、煤炭用于发电供热的比重不断上升是能源转型的标志之一。
从社会经济性来看,煤电是低成本的主力电源和热源,是全社会生产生活享用廉价优质电力和热力的基本保障。煤电是我国现阶段经济性最佳的主力电源之一,2016年平均标杆电价为0.36元/千瓦时,与水电基本相当,略低于核电,较气电、风电、光伏和生物质能发电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有效抑制了高成本的非水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带来的用电成本提高。即便考虑到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持续下降、煤电环境成本逐步内部化,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煤电作为基荷电源仍有相当的竞争力。从供热角度看,燃煤热电联产因集中高效运营产生的经济性优势更为明显,供热成本远低于天然气供热、电采暖等其他供热方式,作为性价比最优的主力热源地位中长期内难以动摇。
从电力技术可靠性来看,煤电是技术最成熟、出力最稳定的大电源,也是我国技术水平达到世界先进、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之一。相对受气源严重制约的天然气发电、受季节性因素影响较大的水电和具有间歇性的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煤电出力具有全天候、高可靠的运行特征,作为我国电力供应的“压舱石”作用不可替代。同时,经过多年的引进消化和自主创新,我国超超临界常规煤电技术和大气污染物治理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空冷技术、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同类机组的造价大大低于其他国家,在国际上具有显著的性价比竞争优势,在实施“走出去”战略中的发展前景广阔。
从能源系统发展来看,煤电与可再生能源发电具有互补性,是大规模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强力支撑。《巴黎协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对能源的清洁低碳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未来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是大势所趋。由于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具有间歇性、波动性等特点,使得电力系统必须匹配大规模的调峰能力。然而,在我国电力系统中,具有良好调节能力的抽水蓄能、气电发展受各种客观条件严重制约,大容量的电网级储能技术尚不成熟,煤电在提供调峰、调频、电压调节等辅助服务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技术和经济优势,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仍要依赖煤电作为辅助服务主体,才能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从发电存量资产效率来看,优化利用好现有数万亿的煤电资产,将产生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截至2017年6月底,我国煤电装机容量超过9.5亿千瓦,存量资产逾3万亿元。由于需求不足,2016年煤电利用小时降至4275小时,设备利用率为1964年以来的最低值。进一步提升煤电的灵活性、提高煤电资产的利用效率,不仅会更好地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节约大量的电力投资,还可以充分发挥煤电和燃煤热电联产机组在推动电能替代(推进散煤治理)、促进大气污染防治等方面的突出优势。
总的来说,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实现我国能源转型,不是简单的“革煤炭的命”,更不是 “革煤电的命”,而是要从根本上改变煤炭落后、粗放、分散的开发利用方式,走出一条社会经济可承担、环境容量可承受、有效供给可保障的煤电清洁高效利用的新途径。优化发展清洁高效煤电,是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最大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国以及最大的煤炭使用国的合理选择。
加快市场化进程 把深化改革作为发展主线
“电力市场化改革给发电企业提供了‘实现发配售一体、打好发售两张牌’的重要契机,需要发电企业在投资运营、市场营销、激励机制等方面加快深化改革。”李云峰说。
着力打造电力市场竞争成本优势。优化电量结构,积极推进电量向能耗低、电价优、负荷高、效益好的区域或企业转移,积极落实风电供暖、水火互济、风火互补等创新举措,提高度电含金量。精耕电煤市场,保供应、调结构、降煤价。加强煤炭供需形势、产能及煤企价格政策分析研判,超前及时、精准、有效地调整采购存储策略、优化采购结构;加强各方面关系协调,着力与重点煤炭企业、运输企业及相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构建和谐稳定共赢的合作关系。
发挥“发售一体”的竞价优势,为客户提供“多快好省”的用电及增值服务。电改9号文发布已三年多,售电市场全面放开只是时间问题。未来发电企业、电网企业、社会资本的售电公司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将不断升级。相对其他售电公司,发电企业的售电公司拥有“目标利润和边际利润双重定价”的竞价优势。发电企业要打好“发售一体”竞价优势这种牌,不仅要有正确的竞价策略,更要在发电成本上下功夫,形成自身的成本竞争优势。此外,除了价格因素,能否为用户提供选择多、响应快、质量好、费用省的用电套餐服务和各种增值服务也是发电企业赢得市场的关键所在。
深化内部改革,大力加强市场营销体系建设,加快专业化、高素质的营销队伍建设。与以生产为中心的传统发电业务不同,基于增量配电的综合能源服务、售电及相关增值服务都是以客户为中心的竞争性业务,市场营销将成为决定性因素之一。发电企业需在市场研究、产品设计、销售策略、客户服务等领域加快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大力充实各级营销机构的力量,建设营销战略决策及共享服务系统,建立区域一体化营销体系和工作机制,努力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的市场营销体系,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
“竞争性”新业务需要匹配“市场化”新机制,应创新建立市场化决策、选人、考核和薪酬机制。增量配电及综合能源服务、售电及增值业务等新型业务的竞争十分激烈,发电企业现有的体制机制难以完全适应。发电企业可考虑以配售电等业务的开展、售电单位的设立为契机,推行市场化改革,在完善监督和审计体系、明确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的前提下,授予售电单位充分的经营决策权、选人用人权、绩效考核权和薪酬制定权,真正激发经营团队和员工干事创业的动力和活力。
加速能源清洁发展 向综合能源服务业布局
电力行业清洁发展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煤电的高效清洁利用,二是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中国大唐在加速能源清洁发展方面,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展开。
加快提升煤电清洁低碳新水平。中国大唐已累计投入370多亿元,加快实施燃煤火电机组的节能减排以及超低排放升级改造,实现燃煤机组100%安装脱硫脱硝设施,并领跑行业进度完成209台机组超低排放改造,改造容量占燃煤机组容量的87.5%,位居行业先进水平。“十二五”期间,供电煤耗累计下降20.3克/千瓦时,折合节约标煤8400万吨,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4亿吨。“十三五”期间,进一步投入80多亿元,完成剩余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任务,提前一年时间实现系统所有煤电机组达到燃气机组排放标准。
大力发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不断优化电源结构,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十二五”期间累计投产电源项目2600万千瓦,其中清洁能源1700万千瓦,占比接近2/3。在此基础上,“十三五”进一步加快风电和太阳能项目建设,规划新增装机1500万千瓦。主动适应光伏项目竞争方式配置政策,参与山西、内蒙古、山东、江苏、安徽等地的光伏领跑者计划项目。全力推进西藏玉曲河扎拉及轰东水电核准开工,有序推进松塔等水电项目前期工作。加强核电能力建设,辽宁庄河项目列入国家核电建设规划序列。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能源革命战略思想,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中国大唐确立了向综合能源集团生产服务商转型的战略,加快向综合能源服务业务布局。”李云峰告诉记者。
一是明确了建设综合能源生产服务商的战略发展思路。在近日发布的《中国大唐“一五八”发展战略深化方案》中明确了未来一个时期的发展总体思路是向综合能源集团生产服务商转型。中国大唐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坚持自主开发与兼并收购并举、资产经营与资本运营并重,做强电力和煤炭业务,做精科技环保业务,拓展国际业务和新兴业务,大力推动电力工程建设、运维、检修一体化业务和电力技术装备“走出去”步伐,加快推动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构建能源需求侧商业模式,全面打造综合能源服务的竞争优势。
二是加快布局多能互补等综合能源服务新项目。积极开发以风电、光伏、燃机、燃煤背压机+储能的多种能源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的多能互补项目,并与售电公司结合,加快智能微电网、配电网等项目的开发。
三是探索新的综合能源服务商业模式。结合电力体制改革进展,以分布式能源和多能互补项目为切入点,通过全资、控股、参股等多种形式,积极参与增量配电网建设,将增量配电网与售电公司相结合,力争尽快取得突破,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据了解,中国大唐近年提出了建设国际一流能源集团的愿景,从2015~2035年大致分为全面提升、逐步赶超、迈向领先三个发展阶段。2018~2020年,力争通过管理提升、改革创新,使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深化,治理结构更加科学,管控体系更加完善,决策执行效率显著提高。通过产业结构布局调整、业务指标对标管理、跨国业务格局完善、资产质量全面提升,努力实现行业一流的目标。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电力行业发展的根本要求。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提质减量方面,中国大唐已牢固树立了“价值思维、效益导向”的核心理念,坚持顺势而为、着力好中求快,加快推动企业从外延式增长向内涵式增长转变,从分散式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益化管理转变,从关注单位效益为主向关注集团整体效益转变,从生产经营为主向生产经营与资本运作并重转变,从国内市场为主向巩固国内市场和开拓国际市场并重转变,从注重产品产量向注重产品质量与标准创造并重转变,从关注技术创新为主向关注全面创新转变,加快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一流现代能源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