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访谈

请登录

注册

全面实现信息化“十一五”目标促进央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2014-12-10 23:30:53 大云网
A A
全面实现信息化十一五目标促进央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第三次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党委副书记  李伟(2010年5月11日)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总结2009年中央企业信息
全面实现信息化“十一五”目标促进央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在第三次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党委副书记  李伟

(2010年5月11日)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总结2009年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分析当前面临的挑战与任务,安排部署2010年各项工作,确保全面实现中央企业信息化“十一五”规划的发展目标,为“十二五”发展打好基础,促进央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2009年中央企业信息化发展情况

  近年来,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取得较快发展,成效明显。特别是2008年第二次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会议以来,各中央企业进一步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明确了目标,大部分企业能够紧密围绕自身实际,认真贯彻落实2007年8号文件(《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企业信息化工作明显加速,总体水平明显提高,信息化在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方面发挥了日益重要的支撑作用,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为开好这次会,我专门召开了国资监管信息化专家座谈会,听取意见。专家对中央企业信息化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

  (一)中央企业信息化总体水平明显提升

  2009年,国资委组织了2008年度中央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工作。评价结果显示,中央企业信息化总体水平大幅提升,2008年度平均指数为75.1分,比2007年度的65.2分上升9.9分,接近一级水平的分数。如果说,2007年中央企业信息化总体水平处于国内平均水平,刚刚及格,那么到2008年,中央企业信息化总体水平已经基本接近国内先进水平。从提高的幅度来讲,值得高兴,但从总体水平来讲,还不够。我多次强调过,中央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应该代表中国先进的信息化水平。因此,就目前的总体水平来讲,不能骄傲。

  2008年度,A级企业17户,占比12.7%,比2007年度提高5.8个百分点,其中有8户晋级企业;B级企业34户,占比25.4%,比2007年度提高6.8个百分点,其中有15户晋级企业;C级企业65户,占比48.5%,比2007年度提高7.8个百分点,其中有23户晋级企业;D级企业16户,占比11.9%,比2007年度减少19户,占比减少12.2个百分点;E级企业2户,占比1.5%,比2007年度减少12户,占比减少8.2个百分点。

  2008年度,共有51户企业晋级,占比38.6%,其中晋级A、B级的企业有23户;D、E级企业大幅度进步,减少了31户(含6户已重组的企业);没有企业降级。与2007年度相比,总体级别显著提高,A、B级企业所占比例由2007年度的25.5%提高到38.1%;A、B、C级企业所占比例由2007年度的66.2%提高到86.6%;D、E级企业所占比例由33.8%降低到13.4%。

  根据2008年度评价结果,中央企业完全能按期完成2007年8号文件提出的发展目标,即:到2010年,基本实现中央企业信息化向整个企业集成、共享、协同转变,建成集团企业统一集成的信息系统,多数中央企业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核心业务应用信息系统和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达到或接近同行业的世界先进水平。

  一是评价指标的得分率深刻反映中央企业信息化已基本实现向集成、共享和协同转变。中央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绝对值评分。某项指标得分率为100%,即意味着该项指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2008年度评价结果显示,中央企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平均得分率为90.06%,“主营业务信息化”平均得分率为81.65%,“管理信息化”平均得分率为69.90%,“信息化集成水平”平均得分率为69.27%。同时,A、B级企业在上述四项指标平均得分率分别为95.76%、94.77%、85.41%、91.26%。这些统计数字深刻反映出,截止到2008年底,多数中央企业信息化已经在向整个企业集成、共享和协同转变;三分之一强的中央企业已经基本建成集团统一集成的信息系统,并且在基础设施、核心业务应用以及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方面已经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二是评价级别定义的内涵充分说明中央企业信息化总体水平已基本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根据中央企业信息化水平级别定义,A级表示企业信息化水平已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接近同行业的世界先进水平;B级表示已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部分接近同行业的世界先进水平;C级表示已经达到国内平均水平,部分接近国内先进水平。截止2008年,已有38.1%的中央企业达到B级以上水平,86.6%的中央企业达到C级以上水平,充分说明中央企业信息化总体水平已经基本接近国内先进水平。

  三是信息化先进企业的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占比,也充分体现了中央企业信息化的整体水平。2008年度,A、B级企业数量虽然只占比38%,但A、B级企业的资产总额占比已经达到67%,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占比分别高达70.3%和80.5%。D、E级企业数量虽然占比达到13.4%,但其资产总额还不足1%,营业收入占比1.2%,利润总额占比0.6%。这些统计对比数字,充分说明信息化水平先进的企业拥有着大部分的中央企业资产,大部分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来自于信息化先进企业,充分反映中央企业信息化的整体水平基本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综上所析,中央企业信息化的整体水平已经接近2007年8号文件提出的发展目标。我们有理由相信,在2009年工作的基础上,经过今年的努力,完全能实现中央企业信息化“十一五”规划的发展目标。

  (二)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全面推进

  2009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中央企业在保持生产经营总体平稳运行的同时,信息化工作也在快速推进。

  一是信息化发展“登高计划”取得成效。2008年度评价结果显示,24.6%的企业提前达到了水平登高目标,所有明确提出2008年度水平登高目标的企业全部达到了既定目标。兵器装备、中国海油、中国二重、中国建筑、中煤地质总局、中电工程等企业提前2年达到2010年水平登高目标。高新集团、兵器装备、国旅集团、中国航信、一汽集团、中国一重、哈电集团、中材集团等企业在2008年度水平评价中得分有较大幅度的提升,甚至出现跳级晋升的可喜现象,其中有不少是原来的D、E级企业,值得肯定。这充分说明只要领导重视,付诸行动,完全可以在短时间内大幅提升信息化水平,实现晋级目标,值得信息化水平落后的企业尤其是目前还处于D、E级的企业借鉴。

  二是信息化领导力得到强化。目前,已有52.24%的企业已任命副总级别的CIO,比2007年度增加30.86%;59.7%的企业成立独立的信息化部门,比2007年度增加6.6%;82.84%的企业有独立的信息化预算,比2007年度增加12.5%;信息化预算占销售收入百分比平均为1.12%,比2007年度增加0.16%。南方电网在2009年设立首席信息官,由集团副总经理担任,通过制度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体系,强化信息化管理职能,加大资金投入。中煤集团在主要领导的大力支持下,ERP项目实施强力推进,首批82家单位一次上线成功。神华集团通过组织机构调整,明确总部职能部门管理职责,成立神华信息技术公司负责信息化建设和系统运维工作,形成分工明确、责权清晰的信息化工作体系。

  三是信息化战略规划得到重视。信息化规划是企业战略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应在企业发展战略中体现价值,而不仅仅体现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上。中央企业高度重视信息化战略规划,紧密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和核心价值,对集团整体信息化进行总体规划。97.01%的企业发展规划中包含信息化规划。航天科工深入开展信息化总体架构体系建设,通过架构设计将信息化建设要求具体化,从技术和管理上进一步规范了全集团范围内的信息化建设。中国石化信息化发展规划不仅是中国石化整体发展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独立为一个分册,专门由信息部门牵头、各业务部门参加来制定五年发展规划和三年滚动计划。国机集团走“节约型信息化建设”道路,仅投入3000万元即建成纵向贯通、横向集成的企业级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四是绩效考核体系逐步建立。中央企业加强了信息化绩效考核体系建设,将信息化绩效逐步纳入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实行全员信息化绩效考核。63.4%的企业已将信息化工作绩效纳入年度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比2007年度增加22.1%;24.6%的企业编制了IT年度报告,比2007年度增加13.1%。国机集团将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列入集团所属企业领导班子绩效考核指标体系,A级企业加10分,B级不加分,C级减5分,D级减10分,E级减15分。这个考核力度是很大的,不一定适合其他企业,每个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绩效考核办法和分值,但国机集团的这种做法从制度上确保了集团各级单位对信息化工作的重视和投入。中广核集团通过加强信息化绩效考核,确保了各ERP实施单位按期完成ERP实施任务。中国三峡总公司编制信息化绩效报告,全面分析信息化工作和信息系统带来的效益效果。航天科工、中国石化、南方电网等企业通过建立评价考核体系,在推进信息化工作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五是标准制度体系日益完善。我多次强调过标准制度的重要性。2008年度评价结果显示,发布信息代码、数据源定义、应用平台、业务流程、信息系统开发、系统间信息交换接口等标准的企业,比2007年度平均增加了20%左右;发布规划计划、项目招投标管理、项目实施、项目验收、系统运行维护、安全管理等管理规范的企业比2007年度平均增加了23%左右。中国海油在2009年共发布信息化管理文件52份,完成27项标准规范的编制与修订。南方电网逐步理顺信息化“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三大标准体系,全面完成129项信息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以及信息机房、网络、计算机终端三类设备维护工作标准。中广核集团以信息化十条管理政策和六大管理制度为核心初步建立集团信息化政策制度规范体系,研究发布86份集团信息技术标准和程序,初步形成集团信息技术架构管理体系。

  六是信息系统安全运行能力稳步提升。截止目前,已有89.6%的中央企业开展了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中央企业总计建成投入使用的信息系统有16092个,已定级14539个,占比90.3%;应向公安机关备案的系统(二级及以上)有11370个,已备案8113个,占应备案系统的71.4%;列入2010年定级计划的有1598个。中央企业在公安机关备案的信息系统总数约占全国信息系统备案总数的21%,第三、四级重要系统约占全国重要信息系统备案总数的30%。特别是电信、电力、石油、石化等重要行业,其重要信息系统已成为国家关键基础设施。电网关系国计民生,电网信息安全是极其重要的,国家电网在国内率先完成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建设主体工作,为等级保护实施、信息系统国产化改造和信息安全领域自主可控进行探索和创新,并形成良好示范。同时,中央企业结合自身特点逐步建立运行维护队伍,健全运行维护制度,规范运维流程和操作规程,系统运行维护水平明显提高。84.33%的企业发布了运行维护规范。中国石化在总部成立IT运维中心,建立统一的呼叫中心和用户资料数据库,加强热线服务工作和日常巡检,运维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七是信息化培训及宣传贯彻更加深入。中央企业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在企业内部营造浓厚的信息化氛围,提高全员信息化素质,推动系统深化应用。中国石化2009年仅在总部就集中培训1700多人次,有84名党组管理的干部参加了学习,集团全体员工对信息系统的态度已经从“要我用”变成了“我要用”。中国有色集团在实施ERP之前,举行高规格的启动大会进行宣传发动。中国石油组织开展信息化成果发布会,及时宣传信息化建设的成就,形成良好氛围。国家电网在实施SG186工程建设中,高度重视培训工作,仅2009年就有52万余人次参加各类培训。中央企业要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培训工作,重点抓好企业中高层领导的培训。

  八是中央企业合作帮扶机制初显成效。近年来,中央企业间信息化建设帮扶、合作外包和交流学习逐渐增多,央企自身的IT资源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信息化成果和经验得以共享和交流。中央企业合作帮扶机制初步建立,开始显现良好效果。南光集团和招商局集团邀请中央企业信息化专家参与和评审信息化总体规划,并为其信息化发展出谋划策。中国联通、中国石化、中国五矿三家企业分别选派骨干人才到南光集团挂职,协助南光集团开展信息化工作。南光集团与中国联通组成结对帮扶,在较短时间内,中国联通协助南光集团建成了覆盖集团境内外所有分支机构的广域网络,实现全集团大联网。宝钢宝信和石化盈科已经为多家中央企业提供咨询服务,主导或参与制定信息化总体规划,充分发挥了央企自身IT资源的优势。总体来看,中央企业间合作帮扶工作取得一定进展,但还不够,希望C级以下特别是D、E级企业不要顾及面子,只要有需求可以尽管提出来,国资委会全力协调,支持中央企业间的合作帮扶。

  九是推进企业使用正版软件工作取得新成效。中央企业积极落实国家关于推进企业使用正版软件工作要求,2009年顺利实现了总部全部使用正版软件和二级单位基本使用正版软件的工作目标,51家中央企业及所属单位入选“全国软件正版化工作示范单位”。中央企业正版软件集中采购工作初显成效,已有73户中央企业参与集采工作,包括下级单位在内的集采注册用户数达到836个。截至2010年4月,采购规模已经达到543万元,累计节约资金581万元,规模效应明显,有效降低了中央企业使用正版软件的成本。

  (三)中央企业信息化成效显著

  刚才,大家已经通过视频了解了中国石化、国家电网和宝钢信息化建设的成果,下面以央企信息系统的优秀成果为例,总结中央企业信息化带来的成效。

  一是信息化支撑企业发展战略转型作用明显。面对全球化竞争,中央企业积极主动以信息化支撑企业战略转型,推动企业发展方式转变。中国海油利用信息化手段,为“再造三个中国海油”企业发展战略提供了坚强支撑,满足了集团战略对管理范围、管理幅度和管理精度的要求。中国联通以3G为契机,通过信息化支撑企业经营和管理模式的全面转型,加强企业在产品、资费、促销、渠道等方面的管控力度,增强核心竞争力。中广核集团确定了“全面建设U-e工程,打造信息化核电”的信息化强企战略,有力支撑集团核心能力稳步快速提升。航天科工、中国三峡总公司、中化集团、中国北车等一大批企业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不断提高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和精益化管理水平,有效推动了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二是信息化支持企业决策水平进一步提高。信息化进一步提升了中央企业决策支持水平,使各级领导的决策更加及时、科学、有效,提高了决策质量和效率。中国石油建成了集成、共享的综合性企业级综合管理与决策支持平台,有效提高了操作层面的工作效率,管理层面的管理分析能力,决策层面的决策质量和效率。中国移动在决策支持系统中部署了7个预测模型,1个离网分析模型,通过预测用户离网概率,对用户采取关怀活动,每年挽回客户产生的直接效益为220亿元人民币。国药集团管理决策分析系统在2008年“5.12”抗震救灾医药物资调拨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该系统,集团决策层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全集团医药储备库存情况,及时保障中央向灾区医药调拨,完成800吨价值3亿元的医药物资调拨任务。兵器装备、航天科技、中国电信、中国华能、中国大唐、国机集团等企业实施的决策支持系统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是主营业务信息化支撑企业做强主业。中央企业通过集成共享的主营业务信息系统,进一步提高了主营业务的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水平。中国北车建立全集团集中的基于ERP的生产制造执行体系,有效缩短了设计周期、提高了工艺管理水平、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准时交货率,全面支撑了350公里高速动车组研发设计和生产制造,促进高速动车组形成产业链集成优势。一汽集团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生产计划平衡联动及均衡排产,实现了一汽轿车多品种共线混流生产,公司产能从应用信息系统前的2个车型系列月产8000多辆提高到4个车型系列月产19000多辆,同时,准确的BOM管理、电子看板要货及定置定位的库房管理,有效减少了资金占用及库存积压。航天科工借助信息化手段,大力推进航天复杂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和管理模式变革,逐步形成以虚拟样机为标志的多学科协同并行设计、仿真及综合优化的产品研发模式。中国三峡总公司借助信息化手段支持科学提升各梯级电站的综合调度能力,大大缩短了船舶待闸时间,保证调度计划的准确率和执行率,提高了三峡、葛洲坝两坝船闸的通航效益。中电工程设计协同平台的应用全面提高了集团的设计质量和效率,设计效率提高81.3%,设计周期缩短33.6%,设计差错降低34.3%,设计更改次数减少44.2%,年度创造效益达2亿元。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大部分中央企业的主营业务信息系统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经营成本、节约能耗、快速响应市场、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主业做强做大提供了坚强的支撑。

  四是综合管理信息化支撑企业集团管控和科学发展。集团企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有效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提升了集团管控能力,支撑集团企业科学、持续、健康发展。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兵器工业、中钢集团等企业通过在集团内部推广使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对人力资源业务实行统一管理,实时监控全集团员工信息和薪酬信息,有效提高了集团管控力和更大范围的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实现了人力资源业务从基础管理到高级管理的提升,达到了企业人才战略管理的目标。财务资金管理效益突出。中远集团通过财务信息化,推动集团和各成员企业由“核算型财务”向“管理型财务”转变,确保了中远集团作为全球化企业对国际会计制度多样性的适应能力,支撑了中远集团上市企业的资本市场价值。中国五矿通过信息化建设,极大的提高了财务管控水平,为集团公司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提高决策效率、加快市场反应速度等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中电投集团通过财务信息化建设,显著提高资金管理水平和效果,资金规模优势得到充分发挥,银行对集团综合授信2009年高达4500亿元。国投集团建立以财务信息为主的投资业务管理系统,贯穿基层项目、子公司、职能部门和公司领导,大大提高了投资管理效率。物资设备管理降本增效成效明显。新兴铸管通过自主开发的物资采购和设备管理系统,实现了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动态监控,建立了高效精干的扁平化管理机构,原材料库存下降11%,采购人员降低了23%,采购提前期缩短15%,自上线以来取得经济效益5860多万元。神华集团通过应用设备管理系统,机电设备平均故障率由2002年的0.88小时下降为2008年的0.07小时,同时利用该系统在采矿行业首创设备有偿使用模式,2008年,神华集团所属神东煤炭集团设备综合利用率达91%,有偿使用设备原值119亿元,通过系统收取有偿使用费27.5亿元,全年共移动设备14800多台次。风险管控初见成效。中广核集团通过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对公司各层次面临的风险进行综合管理,实现了风险管理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评价、预警等,有效提升了公司风险管理工作效率与效果。中国移动建立风险管控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支撑企业风险评估、识别、分析、应对、执行和监控等日常风险管理工作,中国移动集团领导层过去至少需要两三天才能了解全国各地的业务运营情况,而现在只需短短几分钟,通过各种数据的预测、预警、比较和分析,管理层可以很快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或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节能减排取得实效。中国石油利用上游生产管理系统,及时调配注水资源,减少了污水排放量;利用管道生产管理系统,科学预测各地区对天然气的需求量变化,提高了供气的准确性,提升了对社会用户的服务质量,其中仅西气东输管道2008年比2007年输损率下降1.55‰,相当于减少损耗气量2700万方。

  五是电子商务应用明显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电子商务应用日趋广泛和深入,供应链管理带动上下游产业,明显提高中央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中国联通通过3G销售服务管理系统使得运营商服务质量更高、用户消费更为透明,得到了广大用户的充分认可,提高了企业在低成本响应差异化客户需求方面的竞争力。南航集团电子货运系统覆盖航空货运业务的各个方面,每票货物可为一个中等货运代理节省14美元、为航空公司节省9美元,相当于每年为国内民航节省5400万美元成本支出。中国航信电子客票系统自投运以来,截止2008年底,共为航空公司节约127亿元,显著提高了国内航空业务的自动化程度和客户满意度,增强了与国际航空业竞争的实力。中国华电、中国华能、东航集团、中国建材等企业在电子商务应用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取得明显效益。

  总体来看,中央企业信息化水平提高很快,但还不够,即使是A级企业,也有发展余地,其他企业特别是D、E级企业,有非常大的上升空间。中央企业信息化水平发展很不均衡,同行业内存在较大差距,如钢铁、电力、航运、航空等,这些行业中,既有A级企业,也有D、E级企业,值得反思。有些行业如科研设计、电子等,本身属于技术密集型企业,却有不少企业排名落后,尤其是科研院所,在D、E级中占的太多,非常不应该。有些企业不缺乏资金,信息化水平完全不应该是现在的局面。希望能够引起这些企业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切实树立不甘落后、后来居上的意识,加快推进信息化工作。

  有关信息化成效的事例还有很多,详细可看一看《2008年度中央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报告》和《中央企业特色的信息化成功之路-首批中央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简介》,这里不再一一列举。这些成绩的取得,应该说来之不易,难能可贵。这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大力推进信息化政策的结果,是中央企业领导重视,积极探索、扎实工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国资委对在信息化推进过程中付出辛勤劳动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感谢!

  二、准确把握当前信息化面临的挑战与任务

  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正是科技上的重大突破和创新,推动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提供新的增长引擎。谁能在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掌握发展的主动权。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经济的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新时代逐步到来,有别于以往工业革命的新型人类文明形态正在形成过程中。我们必须准确把握这种新的发展趋势,结合自身实际,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一)要充分认识后危机时代企业信息能力的重要性,抢占新的发展制高点。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美、日、韩等国家和欧盟纷纷出台IT救市计划,进一步提高国家的信息能力。比如美国政府2009年2月颁布“美国经济重建和再投资计划”,将“宽带技术普及计划”列入其中;日本政府2009年4月出台“三年IT紧急计划”;欧盟在2008年底宣布的2000亿欧元经济复兴计划中出资50亿欧元用于宽带网络建设。这些计划旨在将IT应用与经济结构调整、增强应对危机的社会信心结合起来,不仅能推动实体经济的恢复,而且会孕育新一轮的技术变革和产业变革。面对这样的形势,中央企业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充分发挥信息化经济增长“倍增器”、发展方式“转换器”和产业升级“助推器”作用,抢占“后危机时代”的发展制高点。

  (二)要密切关注信息技术发展新趋势,积极开展前瞻性研究。当今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全球互联网正在向下一代升级,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地球”、“感知中国”、“三网融合”等方兴未艾,为企业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有关这方面的内容吕廷杰教授还要做专题讲座。中央企业要密切关注信息技术发展新趋势、新挑战,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把握新技术带来的新机遇,深入研究,超前谋划,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掌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

  (三)要准确把握企业信息化所处的阶段,及时调整工作重心。“十一五”期间,中央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快速推进,很多企业信息化工作开始从“大规模建设”阶段向“建设与应用并重,着力深化应用”阶段转变。据评价数据统计,目前有97.8%的企业实现了财务管理信息化,97.4%的生产型企业实现了生产管理信息化,88%的企业实现了人力资源信息化,80.6%的服务型企业实现了客户关系管理信息化,100%的建筑型企业实现了项目管理信息化,79.1%的企业实现了设备管理信息化,75.4%的企业实现了进销存管理信息化。提升系统应用效果成为当前主要工作目标。对此,中央企业要准确把握本企业信息化所处的阶段,及时调整工作重心,积极开展深化应用工作。

  (四)要与世界先进水平对标,分析存在差距,加快信息化进程。虽然经过近几年的努力,中央企业信息化水平有了大幅提升,但距离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一是信息化总体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目前仍有16户D级企业,2户E级企业,也就是说,还有13.4%的中央企业处于国内平均水平以下。同时,C级企业有65户,占比48.5%。这些企业也要对自身信息化水平有清醒的认识,努力向更高的目标迈进。二是信息化工作目标需要进一步明确。部分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没有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和核心价值,抓不住重点,需要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分析研究,围绕发展转型,明确信息化目标。三是信息化领导力需要进一步加强。2008年度评价结果显示,尚有40.3%的企业未成立独立的信息化职能管理部门,有的企业设立了专门机构但是一个处,只有一个人或两个人,甚至有的企业至今仍是一个人在负责集团信息化工作。中央企业必须设立专门的信息化部门,并赋予相应的职责,配备一定数量、精通业务的专门人员。四是信息化管控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部分企业没有按照集团化运作的要求对信息化工作实行统一规划和集团管控,各级单位各自为政、分散建设的现象仍然存在。需要进一步提高集团管控能力和信息化管理水平。五是软件资产管理制度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2009年中央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评选工作中,10个类别的示范工程中只有软件资产管理系统示范工程无一户中央企业申报,软件资产管理已经成为所有中央企业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随着企业信息化的不断推进,软件投入在信息化投入中的比例逐年加大,2008年,中央企业信息化在软件方面的投入为748亿元,占信息化投入的63%,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中央企业要加快建立软件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并辅以相应的技术手段实现对软件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五)要清醒认识信息安全形势,全面排查安全隐患,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当前,信息安全形势严峻,一是经过大规模信息化建设,信息系统数量成倍增加,业务依赖性增强,系统复杂度提高,信息系统运行已由局部单一系统运行转变为集团级集成系统的一体化运行,系统稳定可靠运行面临严峻挑战;二是来自互联网的各种边界攻击和入侵扫描日益频繁,据某企业对其信息外网互联网出口的监测数据,每日拦截来自互联网的高风险攻击数达到千余次;三是一些组织和个人对政府、企业网络系统实行有目的的恶意攻击、入侵和渗透不断翻新;四是一些境外机构利用向中央企业提供咨询、认证服务的机会,获取大量信息,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五是部分中央企业员工信息安全意识薄弱,导致无意识情况下的信息泄漏。中央企业要清醒认识当前信息安全形势,全面排查安全隐患,保障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国家电网制订了信息安全“三个不发生”、“四不放过”和“八不准”制度,值得借鉴。

  三、2010年中央企业信息化主要工作要求

  2010年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信息化支撑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快推进“两化融合”,持续深化系统应用,全面实现中央企业信息化“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为“十二五”发展打好基础。

  重点做好以下十项工作:

  (一)认真落实信息化发展“登高计划”,确保实现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十一五”发展目标。各中央企业要按照2007年8号文件和2009年102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意见》)提出的主要任务与要求,逐项对照,查找差距,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2010年完成文件规定的工作目标。各中央企业要根据2008年度信息化水平评价结果,结合企业实际认真分析研究,对“登高计划”进行滚动调整并认真实施。A级企业要与世界先进水平对标,向更高的信息化目标迈进,进入世界先进水平行列;B级企业要努力向A级晋级,达到或接近同行业世界先进水平;C级企业要努力达到B级以上。

  (二)D、E级企业要确保2010年全部达到C级以上。要深入分析研究企业信息化现状,针对国资委在企业评价报告中指出的问题,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做到“一企一策”。同时,要积极与信息化水平较高的先进企业开展结对帮扶,先进企业要尽可能对D、E级企业予以支持。国资委将根据D、E级企业的需要,组织国资监管信息化专家咨询组成员及中央企业有关专家帮助企业进行咨询诊断。

  (三)重组企业要加强融合,努力提升信息化整体水平。重组后的中央企业要做好信息化管理体系和信息系统的融合,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提高集中管控能力;对重组前信息化水平较低的企业,重组后要着力提高信息化水平,努力做到信息化水平的均衡发展与整体提升。

  (四)加快信息系统优化升级,扎实推进深化应用工作。各中央企业要坚持围绕企业核心价值和发展战略,密切跟踪业务发展新趋势和经营管理新要求,建立业务部门和信息化部门紧密合作的信息系统持续优化机制,及时解决系统应用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快系统升级;要加强系统应用情况的统计分析,采取多种措施和手段,扎实推进系统深化应用工作;要不断提高信息化的覆盖率、普及率、集成率和贡献率,使企业的发展从要素驱动型向效率驱动型转变,向信息快速传递、集中整合、协同共享、准确控制、再生增值要效益。

  (五)进一步加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各中央企业要按照国家对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备案、整改和测评等各个环节的工作要求,积极开展各项工作。要建立等级保护制度,完善安全防护措施,定期开展系统安全评估工作。国资委将不定期检查和通报中央企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情况,适时组织相关培训,交流推广典型经验。

  (六)持续推进中央企业使用正版软件工作。各中央企业要加快推进使用正版软件工作,确保2010年达到二级单位全部使用正版软件和三级单位基本使用正版软件的工作目标,国资委将进一步加强软件正版化工作的培训、督导和检查工作;要根据推进使用正版软件工作的需要,积极参与中央企业正版软件集中采购,降低采购成本,国资委将逐步扩大软件集采范围,由通用软件向专业软件延伸,并适时研究硬件设备集采的可行性;要加快建立软件资产管理制度,在软件采购、部署、移动、更新、升级、维护、报废、删除等各个环节,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避免因软件资产管理不善给企业造成信息安全漏洞与法律风险。下一步,国资委将选择有条件的企业实施软件资产管理制度试点。

  (七)充分借鉴示范工程经验,共享信息化成果。首批公布的中央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包括ERP、重大设备物资管理、资金集中管理、决策支持与综合管理、风险防范管理、信息安全管理等9大类30项,基本覆盖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领域,具有广泛的示范效应。各中央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积极从示范工程中汲取经验和有益做法,少走弯路,加快提高信息化水平。结合示范工程的推广学习,继续利用中央企业自身的IT资源优势,推进中央企业间的信息化合作与服务。

  (八)探索构建中央企业信息化战略合作机制。中央企业既是信息化的应用者,同时自身也拥有信息技术研发、集成和咨询等众多优势IT资源,具备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全产业链。要整合中央企业信息化服务资源,围绕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构建中央企业信息化产业链、价值链与利益链,可以充分发挥中央企业IT资源优势,实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有效降低各央企信息化建设的边际投入。要继续推动信息化建设外包服务,利用中央企业自身的优势IT资源为中央企业服务;要逐步建立中央企业间系统集成与软件开发合作机制和信息化咨询与认证服务机制;要探索构建中央企业共享的电子商务平台。

  (九)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形成制度体系。要认真总结信息化管理、组织、规划、建设、应用和运维等各方面的成功做法,形成完备的制度体系,用制度规范信息化建设,用制度推进信息化应用,用制度巩固信息化成果。一些信息化水平先进的企业,可以将自己已经比较成熟的标准制度拿出来共享,其他企业只要结合自身实际进行适当修订就可以直接使用,加速提升信息化水平。

  (十)认真做好企业信息化“十一五”总结和“十二五”规划。各中央企业要对“十一五”信息化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形成“十一五”信息化工作报告,在总结经验、肯定成绩、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做好本企业“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国资委将进一步完善中央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对2009-2010年度中央企业信息化水平进行评价,形成《“十一五”中央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报告》。同时,国资委将按照2009年102号文件的要求,评选表彰“十一五”期间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成效显著的先进集体和为企业信息化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

  同志们,2010年,信息化工作任务繁重而艰巨,会后各企业与会人员要向主要负责人汇报,认真抓好落实,确保全面实现中央企业信息化“十一五”规划目标,有力支撑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