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网企业

请登录

注册

南方电网首款“电碳表”来了

2024-01-22 12:02:48 大云网
A A
01南方电网的电碳表发布运行随着各地区、各领域、各行业对碳排放核算数据的需求显著提升,当前碳排放核算体系数据更新偏慢、核算口径不一、

01南方电网的“电碳表”发布运行

随着各地区、各领域、各行业对碳排放核算数据的需求显著提升,当前碳排放核算体系数据更新偏慢、核算口径不一、基础排放因子滞后等一系列问题也开始凸显。新形势下对碳排放统计核算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一致性、可比性和透明性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近日,南方电网公司首款电碳融合计量表计(以下简称“电碳表”)陆续在广东省东莞市多家企业挂网试运行。首款电碳表由广东电网公司计量中心牵头研发,能够实时计算并给出企业用电带来的碳排放量,有助于企业更直观地了解和掌握相关数据,并根据碳排放情况优化生产用电安排。

该款电碳表是南方电网公司在现有智能电表的架构基础上研发而成,能够根据实际电力系统计量数据,动态计算更新电碳因子(平均每度电蕴含的碳排放)的准确数值,在为用户提供“用电账单”的同时提供用电对应的“碳账单”。

来无影去无踪的碳排放,首次有了最佳“显示器”。

02

电碳表 VS 传统电力碳排放核算方法

电碳表—实现精准测量的新工具,是一种基于国网智能物联电表架构的能源计量设备。除了有电流、电压、累计用电量等数据,还能实时显示累计碳排放量数据。但传统电力碳排放核算方法一般仅根据相对固定的电碳因子,乘以总电量得到碳排放总量,传统方法容易有数据偏差,难以体现电力生产源头的时间和地域差异,而通过电碳计量表计,企业可实时掌握自身碳排放情况,为企业制定更加绿色低碳的生产模式提供依据。

此外,在发电厂、输电网以及用电侧分别安装应用电碳表,碳排放量就像电量一样可以更直观地监测。并且具有高精度、高稳定性、低功耗等特点,可实时监测用电情况并生成用电数据。

03

企业安装电碳表利好

(一)精准计量碳排放

减少碳排放的重要前提条件,是将碳排放计算准确。如果缺乏客观准确、时效性强的碳排放数据,就无法评估绿色低碳转型的真实效果,也难以掌握未来国际贸易和谈判履约的主动权。

2023年2月7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做好2023—2025年发电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发布2022年度全国电网平均排放因子为0.5703t CO2/MWh,相较于2022年度发布的电网排放因子0.5810 tCO2/MWh,数据下降了0.0107,即随着全国电力能源结构的更新,现在每使用1000度电可以减少10.7 kgCO2的排放。

因此,计量是保证碳排放测量结果准确可靠的技术基础,对维护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公平、开展碳核算及碳足迹评价服务政府落实各项碳达峰碳中和政策具有基础支撑作用。

电碳表兼具电能和碳排放计量功能,可实现电力生产、传输、消费全环节碳排放量实时精准计量,让碳排放量像电能一样方便记录。

(二)高频度更新电碳因子以溯源电力

电力碳排放测算的核心是电碳因子。传统电力碳排放测算方法采用固定的电碳因子,一般每年更新一次,不能体现电力生产的时间和空间差异,实时性低、误差大。通过在智能电表架构基础上增加碳计量模块,研制出兼具电计量和碳计量功能的电碳表,并在发电厂、输电网以及用电侧进行安装应用,可根据潮流分布追溯电力来源,以高频度更新电碳因子,实现对电力行业全链条碳排放的准确追踪。

总体来说,电碳表适用于所有电力用户,有关部门将在试点工作基础上,依托电网公司广泛部署的电能表,实现普及应用。就现阶段而言,电碳表更适用于有碳排放量核算需求的制造企业。未来大规模推广,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可靠性、经济性,推动碳计量功能标准化,实现动态复杂电网运行方式下碳排放实时计量。

04

写在最后

电碳表的示范应用为电力系统全过程碳足迹记录和分析提出了新思路。在2022年,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组织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等单位启动了兼具电能计量和碳排放计量功能的电碳表研发工作。但是目前来说,电碳表得到大规模应用的增速较为缓慢。从研发到试点运用,所推广的省份、城市甚少。

电碳表的功能虽强大,但我国纳入控排领域的不仅有电力企业,还有钢铁、水泥等碳排放大户,而“电碳表”无法做到覆盖全部碳排放行业/企业。

减少碳排放就像拼凑一个超级复杂的拼图游戏,我们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核算方法,深入了解各行业碳排放的“底细”。电碳表开启了精准计量碳排放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们要在五花八门的碳排放场景中,建立一套符合咱国情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才能有效推动经济社会向绿色发展全面转型。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