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慧 E-mail:laurenlwh@qq.com
2018年6月30日4时48分,三门核电1号机组首次并网一次成功,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机组状态控制良好。在此之前不到11小时,6月29日17时59分,台山核电1号机组首次并网发电成功。
合山核电1号机组采用的是法国EPR核电技术,三门核电1号机组所采用的是美国AP1000核电技术,均为第三代核电技术。台山1号、三门1号两台机组的相继并网,是这两种核电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实现首次发电。
但与EPR购买容量形式不同的是,AP1000是中国专门引进的核电技术,在其基础上,中国希望研发出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三代核电技术。而由于专门的引进消化吸收,AP1000后续堆型CAP1000的国产化程度已非常高,这意味着后续中国AP1000机组的建设和设备制造的成本有望实现有效控制,在经济性上实现突破。
业内专家透露,后续CAP1000机组借助国产化设备和模块化安装,成本相比首堆有绝对优势,当然,鉴于其三代核电技术安全性能上的更高要求,成本相较二代加机组仍较高。
可以说,在华龙一号未并网之前,在目前中国核电市场上,AP1000是唯一经済性与安全性兼具的已并网三代核电堆型。纯粹从经济性出发,继续选择建设AP1000无疑是理智的。
但从目前三家核电企业的选择可能上,AP1000却处于弱势。除了陆丰1、2号机组和徐大堡1、2号机组这种只等待FCD的厂址已确定是AP1000,其他厂址的堆型选择上,更多的话语权把握在业主手中,而业主公司则可能倾向于选择自家的技术。
中核、中广核更有可能选择“华龙一号”,尽管“华龙一号”的两个首堆示范工程尚未并网,但如中核潦州厂址的堆型选择早已申请由AP1000改为“华龙一号”。唯有国家电投,可能力撑AP1000。
从根源上看.这种看似“非理智”实则“讲降营”的现实,是核电行业体制机制滞留问题所造成的。
第一个问题是研究院所与核电企业的绑定。
目前,三家核电企业均有自己的核电技术研究机构,其各自的技术优势正依托于研究院所的存在,而研究院所也主要依赖于业主单位的工程。二者间利益紧密挂的。如果理性选择用AP1000那可能养活了别人的研究机构,而自家单位戦肚子,做决策的领导肯定会被戳背脊。
如果这些核电企业是民营企业,倒也无可厚非,毕竞市场可能让它们断臂自救。但这三家核电企业均为央企,用网络话语说就是,裁掉研究院所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的。也是,要知道,这些研究机构也都是纳税人的培养出来的。
第二个问题是核电企业与运营公司概念的锁死。
成熟的项目管理中,业主公司与运营公司往往剥离开,业主方非必要不干涉运营方选择。以大亚湾核电为例,由于业主方包含香港中电,其所实行的便是业主与运营方的分离,这意味着运营方必须尽可能去为业主“谋福利”,更遵从市场规则。但目前更多在运核电站的运营方跟业主公可的控股股东(即相关核电企业)往往是“同一家”,或者只是运行部概念。
业主方与运营方剥离的方式,有利于更多资本进入核电行业。而两者锁死的方式,则会固化所谓的“核电牌照”,使其他能源企业难以成为核电业主—这种情况下,核电堆型市场化竞争的前提也丧失了。
两个问题,归根结底一句话:中国的核电市场化程度太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