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这个风电飞速发展的后遗症令风电资源丰富的国电网络反而多了一分烦恼,“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多次强调‘智能电网’建设,也就是在谋求解决这个问题”。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正是吸取了这个教训,广东大规模海上风电的开发才在一开始就考虑到了风场与电网之间的匹配。不仅如此,不少企业也都瞅见了整个“智能电网”装备领域的商机,等待一轮随之而来的上升期。
求解风电稳定力推风电功率预报
相比于2005年以来狂奔的中国风电产业,整个并网电量的尴尬不得不令人注意,来自国家能源局的数据称,2011年我国风电并网容量新增仅约1600万千瓦。大量电网的“弃风”现象,成为了业内诟病的焦点,根据2010年电监会统计“弃风”比例约在10%,而业内人士预计,去年的口子或扩大到了20%。
但是,话分两头,不少电网工作人员直指风电电压不稳给整个电网体系带来影响。毫无疑问,《细则》所提出的“保障风电消纳”的效果一定是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后才能达到的,其中“风电功率预报”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风电功率预测,是指风电场提前一天向调度部门报告第二天的详细发电计划,可以具体到每时每刻发多少,1个小时要有4次报告,虽然不是要求百分百准确,但是对于风电比较多的地区制定发电计划确实非常有必要。”广东省绿色能源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杨苹表示,“我国大部分电源是火电机组,发电与用电之间必须做到瞬时能量平衡,这也就需要风电场与火电厂之间的发电量的协调。”
当下的《细则》毫无疑问是对去年7月国家能源局发布的《风电场功率预测预报管理暂行办法》的具体规范,也就意味着整个工作已经开始逐步进入实施阶段。
《细则》提出,中国气象局负责通过适当方式向风电场企业或者风电功率预测技术服务单位等用户免费提供风能数值预报产品。风电开发企业则要做好风电开发企业负责风电场发电功率预报工作。而电网调度机构,应建立覆盖整个调度管辖区的风电功率预测系统,开展调度区域内的风电功率预测工作,并负责对风电场上报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风场规划未雨绸缪广东巧消纳风电
“怎么说呢,这个问题,应该国电网络多一点,南方电网发生类似问题的可能性不大。”在一位电力设计院的专业人士看来,目前广东似乎还没有面临这些问题,毕竟,相比于风资源丰富的国家电网,广东的风电资源量仍然很小,“但是如果将海上风电开发考虑在内的话,这些问题也确实需要未雨绸缪。”
但在他看来,相比于一些技术上的改进,风电场的规划才是更加重要的问题。“规划不足可以说是此前陆上风电遭遇困局的重要原因。就拿蒙西那一块的风场来说吧,大量的风机在那里‘晒太阳’,资源浪费很大。”杨苹也表示,风电场的规划应该与电网相匹配,“后来一分析才知道,当地煤电很丰富,火电就有2000多万装机,当地自有负荷也就1000多万,再建设2个1000万装机的大型风电场,电往哪里送?问题就来了。”
对此,曾参与了广东海上风电规划设计的一位专家向记者表示,正是吸取了这个教训,广东的海上风电规划中格外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我们在规划之初,就制定好了输电规划,预先考虑好了电源与电网接入点问题,为风电预留好了消纳空间。就近接入,直接输送到负荷中心,也同时节省了运输成本。”
正是有了前期的充分准备,广东省第一批推进的三个海上风电项目都已进入前期准备阶段。阳江海陵岛40万千瓦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项目、珠海万山区海岛新能源开发及智能微电网试验示范项目、广东粤电湛江徐闻海上风电新技术综合示范项目的预可研工作都已经完成。
智能电网装备产业再获机遇
与此同时,在不少市场人士眼中,《细则》中透露出的“商机”也同样诱人,“其实这就是一个‘智能电网’的概念,随着新能源发电量的不断上升,相关设备产业的蛋糕肯定是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