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到一本具有研究深度和思想厚度、让人深受启迪的书,是真正令人身心愉悦的。
当责任编辑把《飞轮效应—数据驱动的企业》的书稿送到我办公室审签时,本想大略翻翻,尽快签字复印,没想到一打开就放不下,足足花了整个两天,把全书通读一遍,不仅为书中“互联网思维的本质就是数据,数据是企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和核武器”等崭新论断所吸引,更为吕本富教授和他的团队所精心设计的企业“飞轮效应”模型所折服。读罢此书,真有茅塞顿开之感,忍不住提笔写下几行文字。
这主要是因为我本人最近两年关注大数据与工业4.0的研究,颇有感触却又无从深入,思想处于困顿之中。记得两年前,读完涂子沛的《大数据》一书,相约多位专家交流,讨论亚马逊、百度、小米几家企业应用大数据的案例,我禁不住感慨:“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的产生发展,标志着信息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转折点,数据资源至此真正与能源、材料等量齐观,将共同推动人类的进步;人类感受信息技术革命开始触及核心部分,一切刚刚开始,更加广泛深入的大数据应用将难以预料地改变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这段充满感性的文字,后来被众多报刊和文章引用。去年,我参与国家部委的一项软课题研究,读了不少关于德国工业4.0战略的资料,看到各种版本关于工业4.0的定义都有些晦涩难懂,又大胆描述出这样一段话:“德国工业4.0就是融入互联网思维,将制造业构建在互联网‘底盘’和大数据的‘轮子’上,实现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之间对话协同和资源的动态配置,工厂生产由自动化转向信息与数据驱动的智能化生产。”这样一段话,后来也被众多报告和文章选用。
这样两段文字,看似鲜活却又朦胧,引人冲动却又难以下手;表明我的研究不够深入,只能给人一些想法,没有给出方法和路径。读完《飞轮效应》一书,我豁然开朗,拍案叫好。吕本富教授和他的研究团队,不仅对大数据可能引发的产业变革和企业调整,进行了全面的理论研究,形成了独特的思想体系,而且通过100多家企业案例研究,综合国内外企业大数据应用的实践经验,经过深入的研究思考、测试验证,提出了大数据推动企业变革的基本方法和具体路径。
无论是处在转型升级变革阶段的传统企业,还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构建的新兴企业,都必须从顶层设计开始,构建“数据战略”,并打磨出推动企业快速发展的“数据飞轮”。数据战略的关键是“让数据飞”,正如苹果生态系统中的云服务、应用商店、用户数据形成完整而快速的数据循环;也正如亚马逊的产业链,从产品选择、价格制定、市场推广到客户服务,都处于亚马逊的“飞轮”之中。所谓“数据飞轮”就是只要能够利用客户数据为第三方开发出增值服务,就能持续地、免费地为客户提供更多服务;而更多的服务将产生更多的客户行为数据,利用这些新产生的数据又能为第三方提供新的增值服务,这个正向反馈的循环,如同巨大的飞轮,产生“飞轮效应”。
在如此精彩描述和设计的基础上,吕本富教授和他的研究团队进而从众多应用案例中抽丝剥茧,明确提出,“判断一个企业内部是否形成了‘数据飞轮’,要看企业运行的基本模块是不是都有数据的支撑;”并深入细致地分析了能使企业产生飞轮效的四个基本模块--产品、渠道、基础设施、赢利模式。产品模块主要形成“价值数据飞轮”,即产品的研发设计源自用户需求、参与、反馈的数据;渠道模块主要形成“关系数据飞轮”,即企业与客户的关系发生根本变化,传统的渠道商和中间商被弱化,客户直接与品牌的连接成为趋势;基础设施模块主要形成“平台数据飞轮”,即内外部资源平台化,生产设施可弹性选择,生产资源动态配置;“盈利模式飞轮”就是赢利模式从收费到免费,从一次交易到多次交易,从直接付费到第三方付费,由此发生巨大变化。
通俗易懂地阐述清楚“飞轮效应”原理之后,书中更为细致地研究了企业基于数据战略,如何从客户到粉丝、渠道与品牌、产品与价值、资源与平台、交易与营收,以及合作伙伴等外部驱动力的构建诸多方面展开变革的方法和路径,以及数据源如何建设,数据如何驱动企业运营和重塑组织架构等,依然以案例剖析的形式,为企业提供了详细指引。从哪个角度看,这本书都是当前众多企业建立互联网思维、推动数据变革、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的非常难得、非常及时、能引发前瞻思考,又能充当培训教案式的一本好书,也必将是企业家、创业者和社会各界人士热捧的企业变革实战经典。
是的,数据思维也许并不新鲜。数据思维以泰勒模式在100年前统御了美国企业与产业的管理之道,也在半个世纪前以戴明模式契合并促进了日本企业全球竞争的能力。面对大数据发展的契机,中国企业不应该借此脱颖而出吗?
停留在思维和观念的大数据是无解的,创造大数据应用价值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和行动。有志于推动创新和变革的企业家和创业者,有兴趣研究大数据发展理论和推动大数据变革的各界人士,建议你尽快打开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