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储能

请登录

注册

得大数据者得天下?未必

2013-10-28 11:03:05 文汇报
A A
数据分析正成为电影新的驱动力。然而,电影节论坛上嘉宾表示—— 得大数据者得天下?未必一部《纸牌屋》,让全世界的文化产业界都意识到了大数据的力量,正在举行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也不例外。昨天,在一场被嘉宾

数据分析正成为电影新的驱动力。然而,电影节论坛上嘉宾表示—— 得大数据者得天下?未必

一部《纸牌屋》,让全世界的文化产业界都意识到了大数据的力量,正在举行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也不例外。昨天,在一场被嘉宾形容为“很酷”的论坛上,话题毫无意外地聚焦到了一点:对于不断发展的中国电影产业来说,大数据会成为新一轮变革的驱动吗?

精确计算催生《小时代》

互联网的海量数据,会给传统电影产业带来什么?这无疑是人们最想从这场讨论中获得的答案。

很多业内人士一致认为,大数据对于电影产业而言最大的意义,是为投资方提供了可量化的指标,而不再像过去一样依靠经验或者传统渠道的反馈——换言之,就是让电影投资变得更加冷静。在如今的好莱坞,一部电影从研发阶段,到片名、阵容、档期的确定,都可以得到不同的数据支持;而在国内,豆瓣网副总裁黄福建说,由豆瓣热帖发展而来的电影《失恋33天》成为票房黑马之后,不少制片公司都向豆瓣提出要求:能不能开放后台查询豆瓣热帖的功能?实际上,这就是一种类似大数据的应用。

同样是精确计算后的产物,相比于《纸牌屋》,眼下国内公众更熟悉另一部作品——尚未公映已炙手可热的《小时代》。昨天,作为《小时代》的出品方,乐视影业CEO张昭透露,早在投资之前,公司就对郭敬明的同名原著在文学网站上的点击量、点击用户身份等关键数据进行了调研,并据此分析出影片可能存在的核心以及第二圈、第三圈观众在哪里。

大数据不等于成功作品

然而,大数据并不直接与一部成功的作品划上等号。好莱坞梦工厂CEO杰弗里·卡森伯格公开表示,自己坚决不会使用大数据,因为电影是“用心之作”。他特别提到《阿凡达》,说该片上映之前,很多美国人都不知道这是一部什么电影;“它最后给观众带来的震撼,不是数据分析能够得出的结果。”

在昨天的论坛上,安乐(北京)电影发行有限公司总经理姜伟表达了对卡森伯格的认同。安乐公司是国产片《北京遇上西雅图》的出品方之一,姜伟说:“我从来不认为《西雅图》是基于数据分析得来的电影,实际上我也没有这么做过。”在他看来,大数据的核心价值在于利用已有的数据对未来进行方向性预测,但并不能直接决定内容。因为电影产品有特殊性,“其非理性占了很大比例,这种体验性消费很难用数据来分析。”

很难用数据来左右的还有创作。《失恋33天》的宣传总监、新丽传媒副总裁张文伯认为,电影是具有艺术属性的工业产品,需要内容来不断向前推动,“创作者、导演、摄影、美术完成一部作品创作,是电影最根本的魅力所在,不光大数据,任何技术手段都不能取代。”

姜伟分析说,除了数据分析外,内容的创作对于任何一个投资者来说依然风险很高,即便已经从大数据中尝到甜头的张昭也直言:“我不认为电影行业应该去夸大目前运用数据来运作市场的能力。”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点个赞吧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