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储能

请登录

注册

大数据并非新原油

2013-10-31 16:58:46 中国保险报
A A
每隔14分钟,全球就有一位广告经理登上某个舞台,屏气凝神地宣布:大数据就是一片新原油!  在营销领域,这是一件激动人心的事。人们甚至用简单的等式来表示:大数据=大动力=大利润。这一等式很好地描绘了
     每隔14分钟,全球就有一位广告经理登上某个舞台,屏气凝神地宣布:“大数据就是一片新原油!”

  在营销领域,这是一件激动人心的事。人们甚至用简单的等式来表示:大数据=大动力=大利润。这一等式很好地描绘了那些不太好理解的东西。而在过去的两年里,我已经反反复复听到人们把大数据和原油相提并论。

  不过,从生产层面来看,大数据和原油是毫无可比性。信息本质上是可再生资源,任何数据的存储并不仅仅存在于表面之下,而且它们还会日复一日地被大量创造出来。从数据中寻找价值更像是一种精耕细作的过程,而不仅仅是提取和精炼。这些都与原油的生产大相径庭。

  但尽管如此,在某些情况下,这种类比却是有用的。

  “大数据就像原油”这一想法也许能引发出一些亟须的危机感。人类在原油领域的经验是丰富的:财富的创造需要平衡资源日渐稀缺、唯利是图所造成的血腥冲突,以及严峻的气候危机等因素。而新的数据经济领域,正如同石油行业一样瞬息万变(也可能是危机四伏),如果我们真的要向这一领域迈出第一步,深谋远虑至关重要!事实上,我们已经看到了“数据泄露”的发生,大量私人数据由于疏忽被泄露出来。因此,我们距离危险的数据操作还会远吗?我们距离“数据污染”带来的长远影响还会远吗?

  私人数据,是一个可以适用“数据-原油”模型的领域,但也是我们要谨慎前行的领域。如今,在数据世界中,大量利润是通过使用人工生成的信息得到的。人们的浏览习惯、聊天记录、移动轨迹以及地点定位——所有这些东西都被商业化了。这些都是极为私人化的数据,尽管通常情况下人们并不这样认为。在这里,或许我们可以将私人数据与化石燃料进行一种行之有效的比较:原油是从死去很久的微生物身体中压缩得来的,而私人数据则是通过对人们私人生活碎片的压榨而产生的。这些数据实际是人类经验的一个浓缩。

  这种将数据重新嵌进人类生活的做法影响至深。我认为,使数据变得更加人性化可以带来更为长远的商业价值,这可以从以下三件事做起。

  首先,人们要理解和体察数据所有权。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能够生成大量数据,但个体却很难意识到这一过程,或加以运用。当人们获得工具可以对自己的数据进行存储、可视化处理和研究的时候,就会理解这些信息的价值和作用。推而广之,在一个广泛的范围内,这种数据认知的提高,可以为每个人带来更好的决策——既可以减少数据被滥用的可能性,又可以用来解决诸如灾难应变、癌症诊断、疾病传播等重大问题。

  其次,我们需要对数据及其行为准则进行更为公开的对话探讨。去年,许多新兴企业都让我为他们的私人数据投资提出建议,但却没有一家企业提到被提取数据的人们的权利。这是我们需要改变的。我推测,那些将自己定位为“数据人道主义”的公司会获得巨大利润,而且,由于消费者数据权力意识的提高,这种“数据人道主义”最终可能成为未来的商业标准。

  最后,我们需要改变的是公众看待数据的方式,也就是说,数据并不是新原油,而是一种完完全全的新型资源。为了促成这种改变,我们要在社会上推行深层次的数据认知。巧的是,人类有一种针对此类广泛的文化变革的机制:人文学科。我们应鼓励艺术家、小说家、演员和诗人都发挥积极作用,促使我们朝着利润而前行、随着数据而进步。这样或许能够避免大数据时代发生类似过去原油所引发的错误。

  注:作者耶·索普(Jer Thorp)系《纽约时报》特聘数据艺术家,纽约大学ITP专业(Interactive Telecommunications Program 互动电子媒体课程)副教授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