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能源装机规模突破12亿千瓦,但“并网难”仍是行业心头之痛。某光伏企业负责人曾苦笑:“项目建好了,电网接入却卡在‘踢皮球’里,一拖就是半年。”今天,国家能源局一纸通知直击痛点——《关于开展电网公平开放专项监管工作的通知》(国能发监管〔2025〕25号)正式落地!这场覆盖19省市的监管风暴,不仅剑指电网垄断环节的“隐性门槛”,更释放出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强烈信号。新能源企业如何抓住机遇?企业主如何规避风险?答案就在这场“刀刃向内”的改革中
(来源:微信公众号“能源电力公社”)
01
政策释放3大信号
1.破除垄断壁垒,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再提速
文件明确将电网公平开放作为“新型能源体系”的核心支撑,直指接网工程回购拖延、流程不透明、技术歧视等“卡脖子”问题。通过强化自然垄断环节监管,为新能源、储能、增量配电网等主体扫清接入障碍,推动“双碳”目标与新型电力系统深度衔接。
2.营商环境优化,市场主体权益获制度性保障
针对电网企业“区别对待”“违规收费”等顽疾,专项监管要求建立“无歧视”服务标准,并强制信息公开。例如,电网企业需定期披露接网容量、技术规范等关键数据,新能源企业可据此精准规划项目布局,降低投资风险。
3.闭环监管机制,政策穿透力大幅提升
此次监管并非“走过场”,而是通过自查-现场核查-整改-总结四阶段形成闭环。尤其强调运用区块链、大数据等数字化手段,实现“穿透式监管”,违规企业将被纳入信用黑名单,甚至面临行政处罚。
02
政策要点
政策要点:新能源企业必知的5大关键
1.监管核心领域:瞄准并网全链条痛点
✅接网工程回购:严查电网企业拖延回购新能源配套送出工程、违规收取服务费等行为,降低企业垫资压力。
✅接入流程时限:电网企业需在20个工作日内出具接入系统方案,杜绝“无限期拖延”,并网周期有望缩短30%以上。
✅电网互联公平:地方独立电网、增量配电网可平等接入主网,打破区域壁垒,释放微电网消纳潜力。
2.覆盖19省市,精准锁定新能源大省
江苏、陕西、浙江等风光装机大省被纳入重点监管范围,涉及项目需在2025年3月底前并网。这意味着电网企业须加速处理存量项目,为新能源腾出接入空间。
3.时间表倒逼:4月自查,9月整改收官
✅4月30日前:电网企业完成自查,提交违规问题清单及整改方案;
✅5-6月:监管组进驻现场,核查账簿、调取系统数据;
✅9月底前:问题整改清零,违规企业或被约谈、通报。
4.数字化监管升级,信用惩戒成利器
鼓励运用区块链技术追溯接网流程,企业需留存电子化证据链;违规行为将纳入信用记录,影响后续项目审批。
5.信息公开强制化,市场竞争更透明
电网企业须按季度公开接网容量、技术标准、流程时限等信息,新能源企业可据此优化项目选址与投资节奏。
03
企业如何抢占政策红利
1.即刻自查合规性(4月30日前):
对照《电网公平开放监管办法》(2021版),梳理接网协议、费用清单、信息公开记录,排查潜在风险点。
2.动态追踪监管风向:
关注5-6月现场核查中暴露的典型案例(如违规收费界定标准),调整自身项目策略。
3.数字化工具赋能:
引入区块链存证系统,固化接网流程各节点证据,应对监管穿透式检查。
4.抱团发声推动细则完善:
通过行业协会集中反馈执行难点(如回购定价机制),争取政策倾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