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来源多元化,应用场景多元化,被诸多能源企业“看中”作为拓展新能源业务的一个方向。
在2018上海能源创新论坛上,中船重工712研究所副所长朱刚重点介绍了氢能的几大应用场景。其中,在推进长江大保护的背景下,船舶领域动能的改造潜力凸显。据了解,以往我国内江内湖船舶动力多为柴油机驱动,要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船舶需要新的清洁能源动力。2025年预计需要改造的数量是400艘,2030年需要改造800艘船舶。
eo记者在现场从相关专业人士处获悉,目前业界正在考虑用何种清洁能源替代原来的船舶动力,天然气、氢能等是备选。不过是否对已投入使用的船舶进行批量改造仍然存疑,但新建船舶的动力设计将走向清洁化。
围绕燃料汽车的应用场景,东方证券研究所新能源行业首席分析师卢日鑫认为,锂电产业的发展历程或许有一些借鉴意义。氢燃料电池产业在政策导向之下,会经历多轮技术更迭。
“锂电行业现在极度稀缺高端电池产能,产能利用率平均在30%,企业大部分是半开工,甚至有些企业是完全不开工的状态。多轮淘汰建立的行业壁垒现在已经慢慢体现,只有当行业壁垒非常高的情况下,这个行业才能开始实现盈利。”
上海交通大学燃料电池研究所副教授胡鸣若也对比了两个行业。他认为锂电已有大量的电池产品应用场景,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链,而燃料电池尚未形成成熟的产业链,研发需要重投入,门槛比锂电池高很多。
“国内成立的大小燃料电池公司未来会淘汰一批,光靠风投还有科技项目的资金无法支持技术升级,只有靠大量制造型公司已有的产业和底蕴才能维护发展养护。”
由于国产电堆组建和系统部件相关技术都未成熟,燃料电池系统指标没有达成,为了加速这个过程,企业如果想投资,建议与一些国外有先进技术的小型公司合作,它们只注重科研,或者小规模生产,没有充分的市场开发,能够形成资源互补。
广东清极氢能有限公司董事长钱伟认为,现在限制氢能在国内推广示范的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很多地方车造出来了,但是跑不出来,主要是没有加氢站,这是今年尤其明显的特点。”他指出,新兴产业发展初期主要依靠政府引导,但加氢站目前在许多地方没有对应的主管部门。
另外,他还提到,许多地方推进产业集群,但实际上国内真正有实力的企业不多,被“拉”到不同园区之后反而会削弱集群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