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将新能源电动汽车与充电桩关系比喻为鸡生蛋、蛋生鸡的关系,先推广电动汽车还是先建充电桩?对充电桩运营企业来说,答案却很明显,没有电动汽车,充电桩运营就无法盈利,面临资金回笼风险,对任何一家企业来说,都是相当致命的。有运营商戏言,晚上连觉都不敢睡。
各路资本争相涌入先布局抢市场再谈盈利
特斯拉在2014年正式完成了中国首批车主的交付,拉开在华发展的序幕。随后其独创的电动车加充电桩的捆绑销售模式不仅让用户体验到人性化和便捷,也解决了传统电动汽车推广困难的问题。
作为拉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企业对充电桩市场散发出了巨大的热情,在互联网思维之下,充电设施建设运营尤其是公用快充桩建设运营可成为一个重要的用户入口,而用户数据在互联网思维下是一项重要的资源,谁都想分一杯羹。在这种情况下,大量企业涌入充电桩建设运营市场。
此外,9月7日,宝马在钓鱼台国宾馆隆重发布“BMW创新出行服务中国战略”,作为此战略的首个项目BMW即时充电TM(ChargeNow)也宣布正式启动。9月9日,国内首个新能源汽车充电综合服务运营商“电桩”,在北京正式宣布获得“乐视”数千万A轮战略投资,并联合启动下一轮全球融资。
然而,淘金的道路,是否和他们想象的一样?
充电桩运营盈利之困
矛盾来自两个点:业内普遍预期充电桩运营在未来将会相当可观,先布局抢市场;另一方面长期的资金投入给充电桩运营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就目前来看,充电桩建设整体还处于亏损状态,或还将长期处于这一状态,充电设施的投资,目前在国内已经从开始的比谁做得早转变为比谁更有钱了,谁更有钱才能在行业撑到最后。
充电桩的建设本身是“超前”建设,只有在搭建好了充电网络,电动汽车才能更好的被接受,实现有效的推广。但建设好了是否就一定有电动汽车来充电呢?这是一个大大的问号。“电动车的车主数量达到一定体量才能谈得上盈利”,业内人员表示。而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形成足以盈利的规模,这还是一个不太确定的答案。此外,在一些地方,利益分配模式都没有形成,企业的投资回报周期仍然难以预测。
与此同时,充电桩建设运营这个无底洞使企业面临着资金链断裂的风险,有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失败。有人对充电桩建设运营盈利未来模式做过规划,比如说:增强通信功能、车辆安防、广告位……在互联网经济时代,用户数据也就代表着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