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储能

请登录

注册

动力电池标准六年后姗姗来迟 我们究竟错过了什么?

2017-08-10 10:22:05 大云网
A A
动力电池标准化及回收利用三项标准近日发布,三项标准分别对应了动力电池的不同使用阶段,覆盖了从设计到回收利用的全过程。三项标准正式实施后将促进我国电动汽车标准化迈上新台阶,但标准化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动力电池标准化及回收利用三项标准近日发布,三项标准分别对应了动力电池的不同使用阶段,覆盖了从设计到回收利用的全过程。三项标准正式实施后将促进我国电动汽车标准化迈上新台阶,但标准化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利益圈有哪些刺激?本次正式实施距离2011年电池尺寸标准化首次发布已过6年,为啥姗姗来迟?本文将对三项新标重点解读,厘清电池标准化与行业发展的必要性、标准化为啥姗姗来迟,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贯标如何行动。 
 
 
电池标准发布 
 
【标准名称】《GB/T 34013-2017 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产品规格尺寸》、《GB/T 34014-2017 汽车动力蓄电池编码规则》、《GB/T 34015-2017 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余能检测》三项动力电池标准。
 
【起草单位】中汽研、中汽协、比亚迪、北汽、长安、一汽、宁德、天津力神、合肥高轩等
 
【发布单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时间】2017年8月4日
 
【实施时间】2018年2月1日 
 
电池新标重点解读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产品规格尺寸》、《汽车动力蓄电池编码规则》、《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余能检测》这3项标准为动力电池设计开发、生产制造、销售、使用、维护、回收、梯级利用、再生利用等全生命周期的溯源与管理搭建起了完整的基础框架。电池标准的建立有利于电池产业的规范发展,也有利于企业降本增效并推进电池回收利用发展。
 
1、标准化便于规模化而实现成本降低
 
● 结合市场需求及和政策导向等大环境,如若国补地补在2020年退市,新能源汽车行业热度是否还能持续并坚挺的发展值得担忧,毕竟有美国加州补贴取消后销售量陡减的前车之鉴。目前,动力电池成本近乎整车成本五成以上,与此,动力电池企业必须进行转型和升级,实现产品标准化、生产自动化、企业规模化、管理信息化等途径,来严控电池成本。
 
● 动力电池企业圈按照国标(三项标准尚属于推荐性标准,或将根据产业发展情况及时修订)实现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研发成本、制造成本被分摊,可以降低PACK设计成本和售后成本。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动力电池首席专家王芳表示:“尺寸规格不统一导致互换性差。汽车企业每生产一款新产品,电池企业都要重新设计电池包,这不利于降成本。” 
 
2、电池可追溯性避免“骗补”类似出现
 
《编码规则》的制定,更重要的在于对动力电池产业实现有效管理。之前,我国由于没有统一的汽车用动力电池编码标准,电池信息的可追溯性成为盲区,在进行动力电池生产管理、维护和溯源、电动汽车关键参数监控以及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等工作时极不方便,给生产和管理带来很多问题,骗补即是其中问题之一。
 
从一位参与标准制定的相关专家处了解到,《编码规则》则将与《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挂钩,表明可溯性将与新能源汽车国补地补挂钩!
 
3、标准化便于电池回收以及梯级利用
 
标准化有利于动力电池的梯次回收利用实现,提高电池梯次利用率,充分利用淘汰的动力电池残余价值。
 
2017年7月4日《中国电动汽车标准化工作路线图》发布,将“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规格尺寸及命名规则”和“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产品编码规则”的优先级确定为“紧急”,因此这两项标准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产品规格尺寸》明确规定了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的单体、模块和标准箱尺寸规格要求;《汽车动力蓄电池编码规则》规定了动力电池编码基本原则、编码对象、代码结构和数据载体。
 
《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余能检测》则规范了动力电池外观检查、极性检测、电压判别、充放电电流判别、余能测试等检测流程,为车用动力电池的余能检测提供评价依据,有助于提高废旧动力蓄电池余能检测的安全性和科学性。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标准化研究所总工程师周荣表示:动力电池的这三项标准是路线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健康发展;同时,《电动客车安全技术要求》、《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安全要求》、《电动汽车安全要求》三项强制标准由宇通客车、宁德时代和比亚迪执笔起草,预计年底出台,值得业内重点关注!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