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目前我国共有36个省市发布了充电基础设施补贴政策。在补贴“诱惑”下,充电桩的建设正遍地开花、如火如荼。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底,全国已建成公共充电桩17.1万个。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即便有补贴政策的保驾护航,充电桩企业现阶段仍面临生存困境。记者调查发现,大多数充电桩企业目前都处于亏损状态,部分充电桩企业反映“补贴申请没想象中那么容易”。到底充电桩企业有没有拿到补贴?现阶段的补贴政策还有哪些优化空间?本报记者展开了进一步调查。
条件具备,补贴肯定能拿到
本报记者先后采访了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若干家充电桩企业负责人,发现目前已申请到补贴的企业仅为少数,且这些充电桩企业也仅是拿到了部分充电站的补贴。
星星充电华北大区总经理王常青告诉本报记者,“星星充电目前在华北地区还没有拿到补贴,主要是因为还没有完全满足政策所规定的所有条件,相关准备工作仍在进行中。”
富电集团内部人士则向本报记者透露,“北京有两三个充电站拿到了补贴,上海也有部分电站拿到了补贴,其余电站的申报资料还在准备中。”尽管该公司运营的部分充电站已拿到补贴,但与其目前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建设运营的百余座大型充电站相比,拿到补贴的电站仍是少数。
在深圳地区,一位不愿具名的某充电桩运营企业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在深圳,只有比亚迪和普天拿到了补贴,自己的公司还没有拿到。”
而青岛特来电公司负责人也表示,该公司虽然进入全国80多个城市,但真正进入补贴申请程序的,只有3-4个城市。
为何只有少数充电桩企业拿到补贴?是补贴政策落地缓慢还是充电桩企业自身不达标?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综合部主任张帆向本报记者道出了其中的原因。他解释说,“2015年前后,充电桩企业拿补贴的情况确实不乐观,尽管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补贴政策,但具体到操作流程都不够明晰,申报手续和验收流程又比较复杂,再加上地方政府发放补贴也很谨慎,所以补贴落地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快。”
王长青也认为,“补贴没拿到仅是时间问题,只要条件具备了,肯定能拿到。”
张帆建议,“补贴政策的落地需要政府与企业的共同配合和努力,地方出台的补贴政策细则应更明确,且可操作性应该更强一些,这样才能帮助补贴资金尽快落地,有效提高运营企业的积极性。”
在张帆看来,随着今年地方政策细则不断出台,配套政策不断完善,补贴落地的速度在今后两年应该会加快。
补贴集中在建设环节
记者查阅资料后发现,目前我国针对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补贴政策分别有国家补贴和地方补贴。国家补贴政策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中央财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奖补资金,一个是由国家发改委投放的专项建设基金项目。
2016年1月,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十三五”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奖励政策及加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中央财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奖补资金是对充电基础设施配套较为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规模较大的省(区、市)政府的综合奖补,资金用于支持充电设施建设运营、改造升级、充换电服务网络运营监控系统建设等相关领域。
除了上述奖补资金,国家发改委还投放了专项建设基金项目,该项目由国家开发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发行长期专项建设债券所募集的资金建立而成。“目前由于利率较高,充电桩企业对这一项目的积极性并不是特别高。”张帆告诉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