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弘扬企业家精神、发挥企业家作用对正处于由大变强建设关键期的中国汽车业来说,恰如一场及时雨,为行业发展带来重大利好。
汽车业需要企业家发挥引领作用
“这是第一次在中共中央、国务院这么高级别的国家文件中明确提出国有企业家的概念,对汽车工业的发展非常重要。”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意见》明确国有企业家概念,不同于以往把国有企业领导人等同于一般党员领导干部,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发挥主导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进一步强调,汽车产业和其他行业相比,国有企业比例比较大,相对的,也更需要国有企业领导人发挥作用。国家能及时出台措施,鼓励国有企业领导人做好自身工作,这对汽车产业的影响将大于其他制造业。
《意见》要求,要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于凯认为,《意见》主要传达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主观上要弘扬企业家精神,二是客观上要营造利于企业家成长的环境。“当前的中国汽车产业,国内竞争国际化、产业竞争白热化,企业家精神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抢占新一轮产业变革主导权的核心所在。对此,《意见》将‘支持企业家追求卓越’摆在突出位置,强调树立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竞争意识。”于凯说。
中国汽车人才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朱明荣同样认为:“中国汽车工业大而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企业家的培育不够和企业家精神的缺失。”《意见》不仅要求全社会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的环境,还要弘扬优秀企业家的精神,这对正处于由大变强关键建设期的汽车工业而言无疑是重大利好。
企业家精神是产业持续发展关键
“企业家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当我们回顾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历史,审视当前汽车产业面临的问题时,我们会发现汽车产业中的企业家规模过小、企业家精神不足,这是产业创新动力不足以及大而不强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倡导并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对汽车产业来说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壮大企业家规模和激发企业家精神是实现中国汽车产业从大国走向强国的重要任务。”朱明荣强调。
于凯也认为:“建设汽车强国,根本动力在创新,而企业家及其精神就是创新的灵魂,也是建设汽车强国的灵魂。”他进一步解释道,当前的中国汽车市场,用户年轻化、购买高端化,汽车与互联网、通讯及其他新兴业态间的合作更加紧密,不断满足着持续升级的消费需求。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谋生存、求发展,中国汽车企业尤其要将品质、品牌摆在首位。对此,文件一方面引导企业家弘扬工匠精神,鼓励企业家专注专长领域、加强质量管理、立志于“百年老店”持久经营与传承,另一方面又将企业家群体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提出在实践中培养一批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队伍。《意见》既立“行”,提出行动指导,也立“人”,给出成长目标,对培养新时期顺应新消费趋势的汽车领域企业家,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引领性和可操作性。
于凯表示,《意见》直击当前汽车行业企业发展中的痛点,为培养具备创新意识、风险意识的汽车领域企业家营造了良好的政策氛围,进而为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新竞争形势下,企业家精神是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于凯说。
容错机制给企业家成长空间
《意见》提出要树立正确激励导向,对国有企业家在企业发展中大胆探索、锐意改革所出现的失误,只要不属于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当谋利、主观故意、独断专行等情形者,要予以容错,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于凯认为,容错机制是《意见》的另一亮点,也正是当前汽车行业国有企业家成长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作为国有企业的领导者,国有大汽车集团的领导者不仅要面临企业经营方面的压力,还有更严格的政治前途考虑,政绩面前不容有失。而汽车企业当前面临的竞争形势和未来科学技术的不确定性,要求企业家必须大胆尝试。尤其是在新技术研发上,并不是所有项目都能成功转化为成果,也不是所有研究成果都能帮助企业取得经济效益,容错空间是经营企业天然存在的风险,尤其是在汽车新技术研发领域存在很大概率。而国有汽车企业在这方面的容忍度很低,尤其是对领导者,一旦出现决策失误,一个企业家的政治前途极有可能就此终结,这让很多国企领导人在创新方面畏手畏脚,不能大胆尝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创新发展。
“明确容错机制是《意见》给国有企业家带来的最大利好。”董扬认为,容错机制给国有企业领导人一定的成长空间,也正是当前国有车企面临新技术革命必须解决的问题。必须鼓励国有企业领导人敢于尝试、敢于担当,推进我国汽车工业的创新发展。不过,董扬同时强调:“略有遗憾的是,《意见》没有提及国有企业领导人的薪酬问题,希望相关细则尽快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