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储能

请登录

注册

“双积分”预留一年缓冲期 新能源汽车孕育新格局

2017-10-18 10:56:08 中国环保在线
A A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和推动,近来国际国内的一系列有利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机遇。中汽协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9月,我国汽车产销均超过260万辆,为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和推动,近来国际国内的一系列有利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机遇。中汽协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9月,我国汽车产销均超过260万辆,为今年以来单月最高水平。新能源汽车9月份也迎来高速增长,2017年已累计销售近40万辆。
 
  “双积分”政策咣当落地,不过执行期推迟了。与之前行业猜测的一样,原计划2018年正式实施的“双积分”政策中最核心的部分——对乘用车企业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的考核,推迟至2019年实施。
 
  那么,既然出台“双积分”政策,又为何要比原计划推迟一年实施?设这样一个缓冲期,谁会是最大受益者?对消费者又能带来什么?
 
  推迟一年实施,是为大多数车企预留时间
 
  其实,从2015年开始,“双积分”政策将于2018年实施这事儿,在汽车行业就已经不是什么秘密。那个时候,电动汽车基础设施不具备,消费习惯尚未形成,甚至产业链也并不完备。但中国品牌车企响应政府号召,提前布局电动汽车,而跨国汽车企业一向“不见兔子不撒鹰”,在布局跟进上慢了半拍。因此,有观点认为,实施“双积分”政策,对中国品牌乘用车企业更加有利。
 
  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海兹曼,就曾在多个场合公开呼吁“双积分”政策应该给企业留出更长的“窗口期”。他解释说,按照大众汽车的规划,一系列国产纯电动车将于2019年投放市场,而2018年,年销量近500万辆的大众根本无法完成8%的积分比例(40万分的新能源汽车积分)。大众汽车呼吁,中国政府能考虑推迟实施“双积分”政策,并同意上年度积分可以结转到下一年使用。
 
  “双积分”引发的博弈,不仅仅局限在企业层面。今年6月初中德总理会晤时,路透社就曾发文称,中德双方就电动汽车积分问题进行了磋商,中方对德方调整积分政策、给车企更多的准备时间的提议表示了认可。
 
  但是,事情很快又发生了变化。6月13日,工信部发布《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计划于2018年开始实施,对车企平均油耗积分和新能源汽车积分均作出硬性要求。
 
  不过,随后发生的几件事,却让行业有识之士对“双积分”推迟实施的必要性,有了更加理性的认识。
 
  事件之一,是福特汽车宣布与众泰成立新能源汽车合资公司。虽然,自大众联姻江淮发展新能源,打破乘用车合资公司“一手托两家”的产业政策禁令之后,与中国本土优势新能源企业合作,已经成为跨国车企“突击达标”新能源积分的捷径之一,戴姆勒与北汽、雷诺日产联盟与东风随后也宣布了成立新能源汽车合资公司。但是,福特选择与“模仿秀”起家的众泰联姻,多少还是刺激了不少人的神经。
 
  人们不禁要问,如果“双积分”政策实施的最终结局,是让那些没有核心技术、产品质量企业,靠手里的正积分找到跨国公司作为“保护伞”,这是否有违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规则呢?对于跨国公司而言,单纯为了积分而选择的合作伙伴,它们会真心拿出核心技术来吗?这是否有违新能源汽车合资的意图呢?如果“双积分”政策将引发新一轮新能源汽车合资热,又是否偏离了政策的初心呢?
 
  事件之二,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2017年上半年汽车产销数据后,有机构测算了今年上半年国内乘用车企业的新能源汽车积分,结果让人大跌眼镜。目前仅有7家中国品牌车企车企满足积分要求,即比亚迪汽车、北京汽车、吉利汽车、上汽乘用车、众泰汽车、江淮汽车和奇瑞汽车。不仅合资企业全部无法达标,就连中国品牌乘用车年销量靠前的长安、长城、东风、广汽传祺等,达标也面临巨大挑战。而且即便达标的企业,能够拿出来交易的积分,也远远满足不了巨大的缺口。
 
  “按照汽车行业的规律,产品开发至少需要三年时间,而生产布局也需要一年以上。假设企业都有准备,从政策颁布到真正实施,也需要一年以上时间。而从当前产销数量看,少数中国品牌企业可以达到政策要求,多数中国品牌企业,也达不到要求。”董扬表示,实施“双积分”政策的目的是在“后补助时代”继续推动电动汽车发展,不是为了挡住外国品牌,鼓励中国品牌。因此,给中外企业多一年的缓冲期,是从实际情况出发做出的正确选择,并不是屈从于哪一方的压力。
 
  “双积分”实施,最大的受益者是消费者
 
  “双积分”推迟一年实施,谁是最大受益者呢?网上有一篇广为传播的文章,主旨是让敌人难受的政策就是好政策。按照这样的理解,“双积分”推迟,最大的受益者似乎是跨国企业。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认为,上述判断是站不住脚的。首先,中国品牌汽车企业在双积分政策中没有明显优势,虽然比亚迪、北汽、吉利、长安、上汽等企业已有批量电动汽车上市,但是大部分中国品牌企业缺乏产品准备,达不到政策要求。其次,现在国内热销的中国品牌的电动汽车,在性能上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双积分政策实施后,中国品牌和外国品牌电动汽车,在市场上同场竞技,很可能优势不再,胜负难料。
 
  “‘双积分’推迟的实际效果是,除了给中外企业都多一年缓冲时间外,还有给中国品牌电动车多占一年市场的作用。”董扬认为,作为一项影响新能源汽车长远发展的大政策,“双积分”的实施,当然会给行业和市场带来变化。
 
  市场条件的变化主要包括:中外品牌同场竞技;补贴退坡,市场作用增强;应用普及,用户要求提高等等。由于市场竞争条件变化,这就要求企业要重新考虑产品的市场定位和竞争实力。比如,以前为了多拿补贴,很多车型里程(参配、图片、询价) 偏长,能效偏低。
 
  双积分政策出台之后,里程和能效必须要综合考虑。再比如,市场扩大、竞争激烈以后,充电方便就成为重要竞争因素,良好的快充性能和选择好的充电运营商合作成为新的选项。总之,针对市场变化,要重新定位,要从性能、成本、使用方便、可靠性、充电与服务等方面综合考虑。
 
  当然,对于消费者而言,“双积分”实施意味着购买电动汽车有更多品牌选择、更长的续驶里程、更方便的充电服务以及更实惠的价格,当然是最大的受益者。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