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储能

请登录

注册

风险还是机遇?上市公司兼并购锂电企业案例有近30起 失败超10起

2017-10-25 17:56:41 高工锂电网
A A
日前,贤丰控股发布公告称,公司决定终止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事项,这也意味着贤丰控股原拟收购两家锂电池企业的计划失败了。关于终止收购的原因,贤丰控股称由于公司与交易对方最终未能就交易方案的核心条款(交易价
日前,贤丰控股发布公告称,公司决定终止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事项,这也意味着贤丰控股原拟收购两家锂电池企业的计划失败了。
 
关于终止收购的原因,贤丰控股称由于公司与交易对方最终未能就交易方案的核心条款(交易价格和交易条件等)达成一致意见,预计在本次停牌期间不能完成相关工作,经过与交易对方充分沟通协商,最终决定终止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从今年一系列的上市公司兼并购锂电企业的失败案例来看,背后的原因或更为复杂。上市公司跨界兼并购锂电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战略发展并不顺利。
 
据不完全统计,仅2017年至今,上市公司兼并购锂电企业案例有近30起,涉及上游原材料、四大材料、动力电池和设备等领域,其中收购失败的案例超过10起。
 
从当前的行业发展情况来看,预计未来上市公司跨界兼并购锂电企业的失败案例会越来越多。
 
而通过梳理这10起并购失败案例来看,上市公司并购锂电企业失败主要存在以下原因:
 
1、谈钱伤感情,交易价格未达成共识。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不断推进和市场成熟度不断提升,优质锂电标越来越少,导致企业估值较前两年呈现翻倍或数倍增长,双方在收购价格上出现较大分歧,主要是标的企业认为收购价格过低,最后分道扬镳。
 
2、有心无力,业绩对赌失败风险过高。
 
企业高估值、高溢价收购的背后是收购方与标的企业签订了过高的业绩对赌目标。在补贴退坡、原材料不断涨价、市场竞争加剧和产品毛利率下滑等多重压力之下,标的企业承受着过大的业绩对赌压力和风险,最终选择放弃。
 
3、提心吊胆,担忧新能源政策持续波动调整。
 
自新能源汽车骗补事件爆发以来,国家陆续出台电池企业目录、新能源汽车推荐目录重审、补贴政策调整、新国标强检、3万公里行驶里程等多个规范锂电行业发展,打击骗补行为的政策。
 
政策波动对每一家锂电企业在未来发展的影响都不可避免,行业政策波动影响上市企业跨界收购锂行企业的信心,收购失败风险过高而选择放弃。
 
4、中看不中用,标的公司盈利能力不佳。
 
近两年,上市公司纷纷跨界兼并购锂电企业,基本上都是因为公司主营业务发展不顺利,传统业绩持续下滑因而迫切寻求新的盈利增长点。
 
上市公司希望通过收购一家优质锂电企业进军新能源行业,增添新的业绩增长引擎,但最后发现标的公司的市场竞争力有限,企业盈利能力不佳,难以为上市公司增添更多利润,甚至还有可能致使企业进一步亏损。
 
5、野心极大,标的公司选择独立IPO。
 
当前锂电企业为实现进一步扩大产能规模、缓解资金压力、提升企业实力等目的,需要进行大规模融资。登录新三板、兼并购、寻找投资机构直投或独立IPO是当前锂电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而独立IPO或将成为一些优质标的企业更有利的选择。
 
业内人士认为,伴随锂电行业市场竞争加剧、优质标的快速减少以及监管政策的趋严,锂电行业的“釜底之薪”已被抽出,未来上市公司大举跨界并购布局锂电行业的现象或将逐步消退,同时一、二级市场的锂电投资风险均将骤增。
 
资本已经成为助推锂电行业蝶变的重要变量。但对于收购方而言,上市公司要警惕面临估值过高、业绩承诺难以兑现、业务整合和产业协同不达预期等风险。
 
目前动力电池行业发展已进入快速发展期,部分规模小的企业想快速兑现利润,在高位时把公司整体出售,实现套利。而锂电行业优质标的越来越少,上市公司选择标的需具备一双“火眼金睛”。
 
以下为2017年10家上市公司跨界收购锂电企业失败案例:
 
 
原标题:贤丰控股终止收购慧通和妙盛背后 折射2017超10起兼并购失败之忧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