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储能

请登录

注册

后合资时代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思考

2017-11-06 10:42:20 第一电动网
A A
随着技术发展与产业融合的进一步加强,汽车行业已经进入后合资时代,传统合资的方式已发生变化。立足于本土化研发与销售的合资企业将逐渐具有优势,本土品牌也将迎来新的挑战,无论是技术路线的选择与创新
       随着技术发展与产业融合的进一步加强,汽车行业已经进入后合资时代,传统合资的方式已发生变化。立足于本土化研发与销售的合资企业将逐渐具有优势,本土品牌也将迎来新的挑战,无论是技术路线的选择与创新,还是市场定位,抑或品牌建设,都需要企业重新思考,并付诸切实行动,在新的发展阶段中打造核心竞争力。本文为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秘书长张永伟在“汽车合资企业电动化发展战略研讨会”上的发言整理。
 
 
 
 
  近年来,很多行业已进入了新合资时代,也称后合资时代,汽车行业也不例外。在过去,合资强调的是股权之间的合作,从技术层面来说更多的是依靠外部技术供给,以及共同组织本地化生产,从而实现本地化销售。
 
  现在合资企业在研发层面上更多的是本土化,且很多技术源于本土,产品从研发端就定义本土市场。这种合资与过去理解的汽车产业合资有着巨大差别。这意味着在电动汽车领域中,国外品牌和本土品牌已经具有同样的市场适应性,面对同一个市场,进入后合资时代的合资企业优势在增强,本土品牌将面临更大挑战。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谁将成为行业的主导者,需要重新思考。
 
  一. 全球车企逐步发力 行业领导者需重新思考
 
  当电动汽车产业进入到新的阶段,到底谁是最终的胜者?
 
  最近,看了一些合资公司的研发中心和整车生产线,再对比汽车领域中一些新进企业,确实需要充分考虑谁将成为行业最终胜者。
 
  有的企业完全是资本切入,过多强调资本的力量,只满足于现有条件:有几个人、有一两个车型、有一个很小的区域市场。但是,如何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品牌和可持续发展的研发体系,以及如何拥有一套具备充分保障的供应商体系,企业似乎都看得不是很清楚。巨人的成长都将有个过程,没有企业可以一下子就成为全球冠军,但必须强调的是,如果过度强调资本切入,不下决心用技术换取时间,这样的企业将很难在后合资时代成为最终的胜者。
 
  还有一些企业过度沉迷于过去,过于迷恋过去形成的资产和内燃机方面拥有的技术,对电动化犹豫不决。在面对电动化转型时也相对迟缓。当大车企开始转身发力时,反应慢的那些企业也可能根本没有机会成为行业的领导者。
 
  二. 市场格局已发生变化,企业需找准市场定位
 
  中国的市场得天独厚,具有规模大、层次多等特点。尽管很多企业不具备领先优势,但并不意味着没有市场。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除了需要高端的、满足于个性化出行需求的汽车产品市场之外,还将有一个平台化市场,在这个市场中,汽车产品主要用于运营。如网约车、分时租赁等,并有一个或者几个大的平台公司来运营。在平台上运营的汽车可能更追求性价比,更侧重于小型化、大批量、低价格、时尚性,谁能为平台化市场提供出更好的产品,谁就能分得这块大蛋糕。在后合资时代,各类企业都将有自己的位置和对应的市场份额,重要的在于要找好自己的市场定位。
 
  三. 多元化市场需要多元化的技术路线支持
 
  在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过程中,有些企业以插电式混合动力作为主要的技术路线,有的选择纯电的技术路线、增程的技术路线,最近热议的还有燃料电池、氢能源的技术路线。中国市场是一个多元的市场,必然需要多元技术路线的支持。
 
  不同领域需要不同技术路线的引领者,共同撑起中国这个世界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而不是靠某一种技术路线独霸天下。我们也不能把国家电动汽车的战略完全寄托在某一个技术路线的未来上,而是要鼓励多元化发展。在某个发展阶段根据技术水平和市场需要,在政策上基于国情对某一种或几种技术进行适当支持,也是必要的,这与多元化发展并不矛盾。在支持某种技术路线的同时,对另外一些新技术、新领域并不放弃,给予一些机会,可为国家增加可选择的空间,这是大国产业发展时应有的战略性考量。
 
  四. 新进入者加速行业变革,品牌或成重要竞争力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出现了很多新进企业,这些企业的车型设计得很漂亮,包括工程样车。但是能不能造出好车、是否具备较完备的检测和测试体系、是否拥有一套精细的汽车生产管理体系,这些都是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
 
  华晨宝马总裁兼CEO魏岚德博士曾谈到,如果企业一出生就是智能化、数字化的工厂,就能够让自己的产品接入到互联网中。从研发、生产到商业化,都能够与互联网实现无缝对接和互动,对生产者来说确实是个巨大的挑战。而且在生产的各个环节,需要应用多种的技术,包括轻量化技术、模块化生产方式,这些都是考验企业能否制造出一款好的电动汽车的重要因素。能设计出来不一定能制造出来,能制造出来不一定能畅销,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依靠品牌的支撑。
 
  现阶段全球各大车企都在转型,未来汽车行业格局会如何?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论题,值得业内专家和同仁们进行深入思考。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