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推广地方目录要取消了?这个消息的源头是在10月17日举行的双积分宣贯会上,与会人士提出取消新能源汽车推广地方目录(以下简称“地方目录”)。双积分压境,在企业普遍“吃不消”的抱怨声中,构建自由竞争的市场无疑是主管部门为推动双积分政策落地的必然举措,于是,在这样一次宣贯会上提出取消地方目录,理所应当得到有关部门重视,被解决的希望也就更大一些。
紧接着,10月23日,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联合印发《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细则(暂行)》(以下简称“暂行细则”)明确规定,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得通过设置项目库、名录库等方式排斥或者限制潜在经营者提供商品和服务。显然,地方目录正是暂行细则明确要求取消的内容。前有业内强烈需求,后有“红头文件”明文规定,这一次,地方目录能否被如愿取消?
取消目录或仅是传闻
“没得到消息。”“关键看中央政府的力度。”
尽管接受采访的专家对取消地方目录有着强烈的支持意愿,但是对于此次能否真正取消,大部分业内人士并不乐观。
“地方目录早就该取消了,有关部门三令五申,马凯副总理也多次强调要打破地方保护,但事实上,地方保护却一直顽固的存在。目前看,要真正取消地方目录,还存在一定困难。”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工程专家组组长王秉刚告诉记者,地方目录的取消关键要看中央政府的决心。“要看决心大不大、行动力强不强。”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则对北京之外的其他地方目录的取消持比较乐观的期待。“北京市场具有很强的特殊性,不过除这个市场之外其他地方目录的取消还是具有条件的。”崔东树认为,北京的地方目录取消与否对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影响并不大。“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的重点应该是二三线城市,如各省会城市,只要这些地方不设限,将极大的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化进展,而北京目前占全国市场比例较大,未来,这一比例下降是必然,不用过渡担忧。”
其实,取消地方目录主要就是针对北京、上海市场,因为这两个地方地方补贴的力度最大,市场具有指向性,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推广初期。再加上新能源汽车牌照这一初期新能源汽车赖以生存的稀缺资源,北京、上海的地方目录就变得更为重要。面对来自企业、行业的强烈呼声,这两个地方也改“目录”为“备案”,对外宣称,只是备案以便监管,并非设限。但对于外地车企而言,还是换汤不换药,一样要跑申请才能进入市场,尤其是北京,至今仍把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拒之门外。
就在11月1日,上海市经信委又公布了10月份新能源汽车备案目录,这似乎在用行动说明,取消地方目录或许又仅是一次传闻?
地方补贴不是唯一推手
“在什么情况下,地方目录才可能被取消?”面对记者的追问,专家们各有见解,但都认为地方补贴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
“地方补贴是地方政府设置地方目录的最大原因。”崔东树坦言,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初期,对补贴依赖明显,地方政府当然希望把地方补贴更多的用于扶持本地企业,这本无可厚非。上海市设置地方目录最早的初衷就是因为,当时外地车辆在上海更受欢迎,为了支持上汽等当地企业更好的发展新能源汽车,故而有目的的设置了上海地方目录。“随着上海本地企业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其市场占有率在不断提升,当前上海地方补贴更多的用于政府监管。”在崔东树看来,地方补贴直接催生了地方目录,在地方补贴存在期间,地方目录很难被取消。不过对于未来,崔东树表示,除北京外其他地方的目录取消的可能性很大,他对上海取消地方目录表示很乐观。
“本质上,地方补贴和地方目录没有直接关系,地方政府应该秉持公正的立场对所有新能源汽车车辆和企业一视同仁。”王秉刚认为,即使打着监管的名义,地方补贴也没有必要存在。“销售的时候地方政府也完全可以要求企业或车主纳入监管系统,地方目录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王秉刚强调。
“地方补贴和地方目录不是直接相关关系,关键看地方政府给予新能源汽车地方补贴的目的是什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青认为,在新能源汽车推广初期,地方政府按照国家要求对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有的是出于发展地方新能源汽车产业目的,也有的是出于对地方环保、环境、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需求。有些地方新能源汽车产业有一定基础,当然希望向地方企业倾斜,扶持其更好发展;也有的地方政府,希望能把新能源汽车作为本地新的增长点扶持,设置了利于本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条件,于是有了地方目录。
“要取消地方目录,不是地方补贴退出后就一定能取消,关键看地方设置地方目录的目的。”王青强调。对于解决方法,王青建议,可以考虑限制地方政府利用财政的权限,以此约束其设置地方保护。
上海市新能源汽车推进办公室主任刘建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随着补贴的退坡乃至推出,备案信息也将会逐渐退出,但尚没有具体的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