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东部时间11月1日,主题为“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助推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的论坛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滴滴创始人、董事长兼CEO程维受邀主题演讲。程维透露,滴滴已携手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GEIDCO)合资成立全球新能源汽车服务公司,通过构建充换电体系、储电、电池再利用等新能源汽车配套支持服务产业,提供新能源汽车服务。滴滴的新能源发展路径为,以新能源汽车服务,推动新能源汽车快速迭代和普及。
“互联网+充电桩”的模式早在2014年前后就有一股发展小高潮,滴滴出行切入的模式已经不算新颖,在新能源专用车尚未形成规模效应之前,提前布局或许能抢占市场先机。但目前看来,电桩行业的痛点不是滴滴出行这类轻资产运营平台能够解决的。
多位受访的行业资深人士均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滴滴的进入,承担的功能更多是活跃市场和优化部分服务,很难凭借滴滴的数字运营统一充电桩的APP端。
强运营带入
滴滴官方表示,在2020年之前,率先在平台推广超过100万辆的新能源汽车,同时筹备搭建新能源汽车充换电体系,通过开放合作实现全国范围的“桩联网”。滴滴方面称,平台上已有26万新能源汽车司机,除了平台用户,滴滴也将服务于普通C端用户或者其他新能源汽车使用群体。滴滴把正在搭建的新能源充换电体系称之为“小桔充电”。
新能源汽车的行驶里程越长,成本优势越明显。滴滴方面表示,搭载其平台运营的一般燃油车,平均日行驶里程是家用燃油车的4.5~5倍。
“滴滴的26万辆电动车,几乎占到滴滴平台上注册司机的20%,占到全社会电动乘用车的三分之一。结合大规模电动车的数据,滴滴可以根据车辆的状态和未来订单情况,来指导电动车更合理地充电。”彭博新能源财经汽车方面的高级分析师寇楠楠告诉记者。“看滴滴的规划,下一步可以把规模更大的私人充电桩也纳入平台,以进一步提升电动车充电的便利性。”
事实上,滴滴早在2015年就开始和部分新能源车企合作,开展平台车辆的更迭替换。2016年8月,滴滴分管汽车业务的副总裁杨峻公开表示,滴滴非常关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要成为新能源汽车和充电桩的运营商。杨峻说,滴滴打算整合整个运营商平台,通过桩联网,能够增加桩用户的黏性,提高电桩的利用率,同时也提升电桩企业的运营效率。
2016年8月,滴滴和南京万帮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又称“星星充电”,以下简称“星星充电”)联手合作。今年10月,滴滴又与青岛特来电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特来电”)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我们相信,在未来很短的时间里面,新能源汽车将会率先在运营的交通体系里普及。”在程维看来,未来信息、交通和能源三网融合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而新能源汽车将成能源互联网与交通互联网变革交互的“奇点”。
多元竞技
据彭博新能源财经数据,截至2016年,中国公共充电桩数量接近15万个。前四大运营商(国家电网、普天新能源、星星充电和特来电)的市场占有率达到85%,目前在运营的有40家企业。记者搜索安卓手机系统客户端发现,服务于充电的APP多达近百个。
特来电内部一位中层管理者对记者说,根据双方的的合作,滴滴能为类似特来电这样的民营充电桩企业带来资金投入和部分滴滴司机用户流量的导入,但滴滴是一个轻资产运营平台,很难大范围介入充电桩的前期铺设。不过,目前即便是有滴滴的加持,特来电距离盈利还有一段时间。寇楠楠也做出了类似表述。据他透露,四大运营商披露的能够产生盈利的年限为2030年,由此可见该领域投资回报周期之长。
“即便滴滴的资金实力雄厚,也比不了官方机构。”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据他分析,充电桩市场的前期投入并不是单靠资金就能解决,还需要电网扩容,城市规划等,需要国家层面的统一协调,涉及的环节复杂,不是单一民企能够解决的。
此外,滴滴看准的APP平台联盟,也早有先行者进入市场,未来未必愿意接入滴滴的端口。日前,国家电网下属车联网平台已与17家充电运营商展开互联互通合作,致力于充电桩的统一接入和统一支付。渤海证券研报分析,该平台的建成打通了充电运营商之间各自为战的局面,有助于解决充电桩的互联互通。新国标发布后已基本实现硬件端的兼容,但运营商之间对于用户端流量入口的问题仍存在利益博弈。据前述资深运营人士分析,除了国家电网这样在电容和电价方面具备话语权的强劲竞争者,一向和滴滴处于竞争关系的出租车群体也未必愿意使用滴滴平台。更何况,未来更大的市场空间是面向C端的用户,目前这一领域尚无较好的解决方案。“滴滴加入只是增加了车辆流量这一环,但对桩的贡献有限。”前述特来电管理人士说。在他看来,滴滴的进入,能够凭借其品牌效应,吸引更多行业关注。随着合作的开展,形成良性循环,吸引一批企业的投入追加,这个作用远远大于滴滴投入充电桩行业本身。
原标题:“鲇鱼” 滴滴搅动充电桩市场 平台运营如何撬动重资产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