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24日召开的第5届中国(广东˙汕头)锂电新能源产业国际高峰论坛,中金公司投行部总经理陈泉泉分享了他关于新能源汽车投资的看法:
1.中国锂电池行业的并购大概每年50%以上的速度增长,很多外行的上市公司切入,因为锂电池行业本身就是新的行业,传统做锂电池的还是比较少,而传统行业的上市公司在业务转型时很容易理解同为制造业的锂电,而不是大数据、tmt和人工智能等行业;
2.锂电行业并购的下一步是海外并购,金沙江收购aesc就是先例。未来LG和三星也有可能将动力电池业务出售给中国企业;
3.过去六年锂电行业上市公司只有26家实现ipo,现在排队的有9家,乐观地估计未来只有10家;
4.过去6年,锂电产业链上市公司只有56.05%的定增项目成功执行。2012年至2016年,锂电产业链上市公司共有50次未能实施的定增方案,涉及募集资金规模达772.6亿元,占同时期再融资计划募集资金总额的29.04%,既近三成的定增计划未能成功。此外,截至目前有24个定增方案仍在进行中,占再融资总规模的14.91%。
5.行业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可以改变方式。由于配股及可转债所受的限制则相对较少,今年1到9月发行的配股及可转债融资规模分别为2016年全年数据的72%和129%,因此这两种途径可考虑作为再融资的主要工具。
以下为陈泉泉发言全文:
我们三年前专门成立了一个团队,由我负责持续跟踪中国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前面两年我们讨论传统能源业务的时候,除了讨论影响石油行业的常规因素如地缘政治、原来的供需关系、金融市场等之外,大家讨论最多的就是新能源汽车对传统能源的影响。
如今,整个局势发生了很大变化,金融行业也是如此,而我们专门的团队在投资方面做了很多布局,投了很多新能源企业,包括宁德时代等。
我简单汇报一下锂电行业资本运作的情况,我们根据Wind做了一个不完全统计,锂电上市公司的产业链上大概91家。根据我自己的理解,整个有锂电池概念的上市公司A股里面大概有150家,主要集中是A股,在香港和美国比较少,后面就这91家来做的。这91家总市值大概1500亿左右,确实很大,但是还不足够大,腾讯一家公司都是30万亿。我相信中国新能源的市值肯定会达到非常大的规模,三到五年内翻一倍肯定不成问题。
先讲一下并购情况。过去中国锂电池行业的并购大概每年50%以上的速度增长,非常快。大家可能留意到了,在锂电池行业并购里面,很多上市公司的并购,其实是从行业外的企业进入行业内,这个特征是比较明显的。这也容易理解,因为锂电池行业本身就是新的行业,传统做锂电池的还是比较少。
我们讨论并购的时候经常会说到并购的逻辑,这在中国锂电行业里面无非两种:一种是车企转型的,一种是中国传统的制造业为主。中国传统的制造业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自己的行业转型已经到了天花板,很多传统行业快不行了,它们需要寻找转型的机会。现在资本市场热点很多,包括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但是这些比较时髦的概念在传统的上市公司里面是看不懂的,所以这些人很希望在转型的时候找到制造业的机会,其实锂电池正好满足它们的诉求。大家可以看到很多传统制造业的公司转型做锂电池,这些企业的负责人敢下手做转型,转得更彻底一点就是借壳,留给新的企业来管理。锂电池行业也发生了借壳的业务,大家可能也都知道。
在上市公司并购里面,可能只有50%是跟锂电池相关,其实很多上市公司都是行业外的企业,但是它们没有完全放弃原来的业务。所以在整个统计里面,还有50%的精力发展锂电池之外的业务。
可能很多朋友会问,中国这个行业的并购向下走是什么趋势?我自己感觉,再向下走,海外并购可能会成为比较明显的趋势。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无非三种,一个是要技术,一个是市场,另一个是要资源。在经济危机的时候中国很多企业跑到海外买油田。
在锂电池行业里面,这些情况现在有苗头出现了。昨天金沙江资本的伍申俊到收购Aesc的电池,这个苗头是最直接的体现。SQM也在卖股权,相信中国企业也在接触。从中可以看到,现在已经有这种趋势在发生。
在准备材料的时候,我想到汽车零部件行业。大家可能觉得锂电池跟汽车零部件没有关系,因为锂电池目前的主要客户还是汽车,而且从目前的产业链发展情况看,我自己感觉下游的客户,未来在新能源车里面的主要玩家还有可能是传统的汽车厂。像德国的奔驰、宝马、大众,他们已经做了大量的储备,只不过因为各种没有推出。所以三到五年这些传统的大厂家,在里面可能会占据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