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前11月新能源乘用车销售近46万辆,全年超过50万台已几乎没有悬念。单单11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便达到8.1万台,激增87%,2017连续10个月环比高增长,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如此火爆的销售数据,仿佛在宣示中国的电动汽车产业已然走入“领先全球”的黄金世代,但事实却未必如此。
在传统燃油车领域,发力较晚的中国汽车,受到海外老牌整车及零部件企业在专利方面建立的壁垒掣肘,始终处于追赶的行列。新能源汽车的出现,仿佛壁垒的缝隙处露出的希望之光,给与中国汽车实现“超车”的可能。
而超车的关键,便是核心技术的掌握与积累。
近期,通用中国在上海举行的一趟公开课,给一直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抱有谨慎乐观的笔者,浇了一盆冷水。一家整车企业有能力在自己的研发中心制作单体电芯;有能力让全球最顶级的供应商按照自己的方案制作电池;会用三年的时间验证一款电池的可靠性;这三点同时在大多数中国新能源车企中实现是极其有难度的,这是超车路上必须要跨国的山,迈过的坎,中国纯电动汽车产业要想实现“超车”,仍然有很多的力量要积累,有很长的路要走过。
用三年到五年去验证一块电池的可靠性
三年到五年,这个数字对于中国新能源车企并不陌生。因为很多新兴的造车去也大都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创立。而三到五年后这些车企中已不乏推出或已经上市部分产品的企业,更有甚者用三年已经能够叫出年销过万的答卷。不得不承认,我国很多新能源车企的产品推出速度和产业化效率让人印象深刻。但对于通用而言,三年到仅仅只是他们对于款电池可靠性验证的周期而已。
为什么要用这么久的时间去验证一款电池?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回答。
首先,如传统燃油车的核心技术点是发动机和变速箱一样,三电系统,即电池、电控、电机是纯电动汽车上的绝对核心技术。而电池是一辆电动车上最贵、体积和重量最大的部件,成本可能占到整部车价格的1/3。其承载的危险系数也是三电之中最高的。当电池出现问题,轻则出现断电、动力丧失,重则出现短路、漏电、起火甚至爆炸,严重危及车辆内外的人员安全。所以对于电池可靠性及安全性的测试尤为重要。
其次,电池对于环境的敏感程度远超发动机与变速箱。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经常被调侃的“苹果手机遇冷断电”问题,电池在低温与高温环境下的性能表现都会下降,在不同湿度、不同压力下的表现也各不相同,此外对于不同使用工况例如电池的快充快放(能量回收与急加速场景),都会对电池的状态及寿命造成重大影响。记得此前大众集团内部对于车辆每一处细节的改动,都要进行18个月的可靠性测试,那对于更为敏感脆弱的电池而言,三到五年的测试时间便也不足为奇。
第三,电池的测试能力与电池管理技术息息相关。好的电动控管理系统,不仅能够优化电池的性能,确保更好的输出与更长久的寿命,更能够在出现极端情况下,合理的消除安全危机。而电控系统的技术来源之一,便是对于电池的检测与验证,长期的测试,不仅检验了电池自身,更是给予电控系统提供更多的素材已制定更合理的方案。
也正是在这样长期的测试下,通用的电动汽车产品取得了令人信服的可靠性。据通用中国电气工程师介绍,“根据北美地区雪佛兰Volt车主的驾驶数据,2011-2017年间,该车型纯电动行驶里程超过28亿公里,而电池故障率低于2%。”
自己设计电芯让世界顶级供应商“听话、照做”
此次,通用公开课中另一个重点在于公开了通用汽车前瞻研发中心的电池研发部门。这个部门可以实现电芯电池包的设计、验证、小规模试制、验证,以及电池组的设计、测试。此前,业界一直盛传通用旗下的新能源车型,核心电力系统都是有LG进行代工生产。而此次通用工程师得以澄清,LG作为核心供应商,仅仅是代工生产,设计方案由通用提供。
这意味着,通用自身的设计方案比起LG所直接提供的方案更适合自身产品;也同时意味着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就好像虽然苹果每一代产品都是由富士康代工,但其中的核心技术如A系列芯片,仍然是有自己进行设计一样。
放眼当下国内的新能源整车企业,很多都是是直接采购补贴目录中几家知名电池企业的成熟产品和方案,加以对自身车型的适配。虽然自身也有电池研发部门,但是能够对电极、电解液配方进行研发,对电池包进行封装试生产的确是少数。很多都是直接采购电芯,或者模组,然后自己提供电池包的设计方案。这就意味着在电芯的核心性能及一致性上,要看供应商的技术水平。而大家都采购这几大供应商的产品,在核心竞争力上并不能拉开差距。而这恰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最大的痛点。
超车仍需攒足马力
有痛点并不可怕,至少能够避免“好了伤疤,忘了疼”的窘境。中国汽车在传统燃油时代,最大的掣肘就是在专利方面被国际巨头围堵。寄希望于新能源汽车的突破,着力点必须放在了核心技术与专利的积累之上。虽然目前很多中国品牌在“量”的层面,走得很远,甚至全球领先。但是否真的在“质”与“智”的层面引领行业呢?
根据通用汽车中国公司电气化总工程师JenniferGoforth的介绍,在2020年,将每千瓦时的电池成本控制在100美元以内。在2023年之前,在全球推出至少20款零排放车型,其中基于雪佛兰Bolt纯电动车研发经验打造的两款全新电动车型将在未来18个月内上市。而在2016年至2020年间,在华推出至少10款新能源车型。
国际巨头在新能源领域的蓄力期已经快要结束,2018年开始,诸多国际巨头即将在中国发力。给予中国品牌的备战时间已然不多,望我国企业能够珍视这些“痛点”,备足马力,在这场汽车产业变革的持久战中,最终站上鳌头,“超车”成功。
原标题:通用的一堂公开课或许戳中了中国电动车产业的痛点